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聚焦《民法典》的英译与域外传播,各界专家展开“云探讨”

时间:2021-01-24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月24日报道:由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主办、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文本翻译、研究及数据库建设”课题组共同协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翻译研讨会1月23日在线上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译与域外传播,采取线上视频会议形式,九位与会专家就《民法典》翻译进行主题发言。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应培礼,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施伟东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外语学院副院长宋丽珏副教授表示,在历史上,法律翻译于法律移植、中西法律文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代在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已进入新的阶段,此次颁布的《民法典》便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事生活百科全书。

全国人大法工委四级调研员达吉就《民法典》翻译项目作主题发言。她介绍了《民法典》英文翻译的主要参考文本和有关资料,并就《民法典》翻译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作出阐释。通过评析具体词汇的翻译并将其与英美法相对比,表明《民法典》翻译不仅要考虑到对外宣传的受众,更要增强文化自信。最后,达吉就目前《民法典》译本公布对于社会的影响作发言,表示译本会进一步根据社会以及法学界的反馈进行修改与完善。

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的主题演讲围绕“法律对外翻译迎来新时代”展开。黄友义表示,法律翻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展现法律翻译在当代的重要性。依法治国给法律翻译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应当主动掌握外宣的主动权,树立服务大局的翻译观念,了解世界的法律。第二,通过评析“国内大循环”一词中“大”字的对应翻译说明法律翻译应当考虑到翻译的受众。第三,黄友义提出法律翻译重在服务多类型受众。若译文需要对外传播,则要求译者掌握和使用好国际话语体系中的通用表达。

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陈明明阐释了法律翻译为何重要。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法治环境,但中国的法律外宣尚存在滞后的问题,因而中国要把握主动权,确保在第一时间发声。此外,他还提出法律翻译教学者应当首先掌握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法律意识以及扎实的法律基础,建议华政外院发挥其优势,开设法律和翻译的双学位;应该召开国际研讨会,通过《民法典》翻译研究,使其更好的进入国际法学话语体系中。最后,对于法律翻译的实践,他提出了三项具体意见:其一是精准,译文要体现立法者意图;其二是全面,在翻译时确保不遗漏;其三是适应大数据时代,探索和研究计算机辅助翻译在法律翻译中扮演的角色。

全国人大法工委译审专家、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文本翻译、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屈文生教授以《中国法律话题对外翻译:历史镜鉴与前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译为例》为主题进行发言。屈文生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构成,并指出本次会议不仅仅是翻译技术上的讨论,更要通过历史观察,如对《大清律例》的英译进行分析,发现《民法典》英译的意义。屈文生还从“两个大局”、“两个循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的角度,指出《民法典》英译的意义。最后,屈文生又回归到翻译技术上的讨论,通过对诸多法律法规翻译实例的讲解,指出《民法典》英译应遵循“同一律”和“对等律”等原则。

  • 上一篇: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25日举行大会发言 东方网全程直播
  • 下一篇:肿瘤医院“90后”医生脱下白大褂当起送餐小哥,“留守医院,让我看到更多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