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亮出“高言值”,这些提案体现以民为本“气质”

时间:2021-01-24

脚下有泥土,字里含“真金”。委员们通过调研听民声、晓民意、解民困,交上一份份“高言值”提案。让老年人跟上城市数字化转型步伐、吸引年轻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青少年更加主动与红色资源“接轨”……这些提案,不仅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回应社会民生关切。

老年教育

贴心服务兜牢保障网

养老,一直是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如何让老年人生活更有尊严感、舒适感,成为不少委员关注的重点。

随着社会发展,电子支付等技术已融入市民生活。然而,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这些新技术往往把他们“拒之门外”。当他们想通过学习跟上时代时,却不得不面对老年教育“一座难求”“只读书不毕业”等难题。对此,民盟上海市委在递交的集体提案中提出,发挥社区教育功能,让每位老人跟上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提案认为,政府应继续将老年教育纳入公共服务,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老年教育体系的基础服务网络。同时,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促进各类办学机构教育资源开放,推动更多人投身老年教育事业。

眼下,上海正在进行城市数字化转型,老年人也应该享受这一“福利”。民盟上海市委建议,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各项教学手段,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做好老年教育资源更有效的聚集、调配和推送,推进老年教育在基层的不断延伸与覆盖。

从技术角度看,需要推出专门适合老年人的电子软件,降低使用门槛。市政协委员高向东建议,设计推出针对老年人特点的专用手机,研发家人远程控制老人智能手机功能。同时,他还呼吁老年人主动参与学习,积极互帮互助,将老年人群中的“智能达人”发展为志愿者,用行动传授并带动更多老年人。

红色传承

“破次元”为经典注新解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擦亮“红色文化”金字招牌,成为越来越多红色场馆、旧址探索的方向。新时期的青少年,更是对这一内容有着大量需求。

然而,青少年对红色资源场馆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红色资源略显传统的宣传展示手段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以对外宣传展示平台为例,大部分场馆的官网、微信公众号,内容多为工作动态和场馆服务功能。而类似短视频客户端、B站等青少年集聚的平台,却鲜有涉及红色场馆内容。同时,红色资源场馆展陈方式较为传统,许多青少年难以获得舒适体验感。

为了吸引更多青少年自觉走进红色场馆,市政协委员臧熹建议,利用移动互联新媒体,探索“互联网+红色资源”的宣传展示方法。可以在各类新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并且在宣传中进行内容“再开发”,以更多故事和任务把红色文化做得好看耐看。臧熹认为,可以利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拓展展陈维度,并在红色资源场馆中增添真人互动环节,让青少年在娱乐中学历史、悟精神。

“让红色资源打破‘次元’壁,推出更多符合青少年口味的红色产品。”臧熹提出,可以创作二次元形象,打造红色宣传IP。他还建议开发如历史人物玩偶、与学习生活相关的红色文创产品,让青少年随时随地与红色文化相伴。

乡村振兴

“农创客”“田秀才”躬耕创新路

乡村振兴,需要立足乡村的自然禀赋,顺应自然本色,寻找产业优势和致富途径,同时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

简言之,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业人才也值得更体面优渥的待遇。对此,市政协委员陆春涛表示,要完善乡村人才引进和职称通道,提高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扶持补助。

打破乡村人才引进的制度限制势在必行。他建议,创新基层招聘制度,开辟基层引才“绿色通道”,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此外,应建立青年人才成长计划,依托乡村青年人才创业基地这一载体,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生活保障和管理指导。

他还强调,以青年创业需求为准绳,建立多层次乡村创业培训机制。具体做法为,根据乡村创业青年实际的知识信息需求来确定培训内容,如有助于乡村创业青年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知识、职业技能培训等。同时,政府需整合现有培训平台,引导培训机构根据市场和创业者需求实施精准培训。

多管齐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

  • 上一篇: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会议议程
  • 下一篇:从面对面到屏对屏 委员意见咨询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