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复兴中路南侧,地处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心地带的黑石公寓,与上海交响乐团隔街相望。这座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建成于1924年,是上海早期公寓中较有特色的建筑之一,建成后被誉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公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座百年公寓的故事。
黑石公寓建筑介绍
黑石公寓位于复兴中路1331号,原名“黑石公寓”(Blackstone Apartments),又名“花旗公寓”,建于1924年,是一幢带有巴洛克特征的折衷主义风格公寓建筑。2005年公布为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公寓,原设计图为5层,现为6层,每层均设计有多套规格房间。建筑坐北朝南,以中间的门为轴线,沿街北立面左右对称。底层建有宽敞门廊,由简化的科林斯双柱支撑,并带有丰富的古典主义装饰。
主入口开敞门廊上为露台,形状由正弯及反弯三段弧线组成,立面中部墙体也采用了弧线形,加之屋顶中部弧形山墙及装饰,显示了巴洛克风格。南立面后为大块草坪。公寓填充墙体和部分构件采用黑色石材。
这座公寓拥有套房31间,公寓内设有恒温游泳池、餐厅、舞厅和电梯,房间里还有冰箱、煤气,集中供暖。大楼顶层是一座屋顶花园,可以俯瞰附近大部分街区。户外设有网球场及12个停车库。
黑石公寓维护修缮
新中国成立后,黑石公寓由当时的徐汇区房管局管理使用。2016年,徐汇区开始以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所在的复兴中路汾阳路一带为核心,进行街区整体改造,计划打造国际化的音乐街区。黑石公寓就在这一构想中开启了保护性修缮。
在公寓整修过程中,本着尊重历史建筑原有格局基础上更新利用的原则,设计方、施工方和未来的项目运营方打开了黑石公寓的历史图纸,围绕建筑最初的形态进行复原,特意保留了原建筑的经典元素——马赛克花地砖。黑石公寓每层楼的马赛克都不同,通过历史风貌复原,从最小的细节还原历史。
门厅隧道优美的地砖、洗石子墙角,以及波浪面护墙板经过复原,与新元素相结合,穿游在廊道和厢房之间。空间中大量运用圆弧曲线,以东西方共有的经典建筑形态拱门营造出柔和优雅的艺术氛围。
音乐书吧和黑胶唱片区域保留顶部原有结构,结合符合现代审美的造型顶,墙面陈列架也从历史书架细节结合空间打造,引领人们走入音乐殿堂。
建筑文化
2020年,96岁“高龄”的黑石公寓底楼空间以城市文化客厅的崭新面貌,在互联网时代重新走入人们视野。黑石公寓目前仅开放一楼,2至6楼仍为居住和办公空间。
在这里,音乐更加具象化。借助黑石街区周边浓郁的艺术氛围,全新打造的上海音乐文化街区“黑石M+”,已然成为一处滋养城市音乐文化的宝贵公共空间,集合了一批现下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点”。
建筑故事
黑石公寓住户中最有名的当属熊希龄和毛彦文,当时3楼36号房间就是两人的新房。
熊希龄潜心于兴办实业和慈善事业,创建香山慈幼院,并参与发起世界红十字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1935年,熊希龄迎娶当时著名的才女毛彦文(1898-1999)。毛彦文是中国第一位留学归国的女博士,曾在复旦大学任教。婚后,毛彦文辞去教职,从此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虽然毛彦文比熊希龄小了近30岁,但两人有着共同的事业理想,让这段姻缘成为一时佳话。
二战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也曾在此办公。可以说,“黑石公寓”一直伴随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音乐文化街区
从“黑石公寓”出发,一条音乐主题文旅路线等着你来打卡!
黑石M+、上音歌剧院、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上海音乐学院、工艺美术博物馆……漫步这片音乐文化街区,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更能沉浸式体验老洋房建筑的迷人魅力。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而这两种艺术形式在此水乳交融。
黑石M+
地址:复兴中路1331号
开放时间:周一到周日10:00-22:00
门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