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月30日报道:1月30日,市群艺馆张灯结彩,户外圆形广场上,市民们隔着一定距离在排队领取书法名家撰写的春联;馆内锣鼓震天,三林龙狮腾挪欢跃祈平安,“海派撕纸”代表性传承人华兴富展示撕“牛”的技艺……满满的年味拉开了一年一度海上年俗风情展的帷幕。市民们在严格遵守防疫规则之下,体会年的乐趣。
“我小时候,过年门上都会贴门神,厅堂的墙上会挂一些条屏年画,有梅兰竹菊,还有《水浒》《三国》《红楼梦》上的故事,非常漂亮。”上海市收藏协会创始会长吴少华想起童年家里的年画,依然记忆犹新。
第十五届海上年俗风情展以“锦画纳福康”为主题,为市民呈现中国年画里的传统文化记忆。一楼主展厅介绍了中国传统年俗,尤其是年画的历史,一张张年画、图片和物件,勾勒出千年年画的记忆脉络。市民现场可以看到《莲生贵子》《和合献宝》《天官赐福》《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红楼梦系列故事、《金沙滩设宴双龙赴会》等不同流派、内容题材广泛的年画,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处处都是喜庆氛围。
展览不仅展出了全国各地的年画流派,更有独具上海特色的小校场年画和月份牌年画。与传统年画不同,小校场年画浓缩了时尚都市风情,以传统吉祥人文为主题,上海的民俗风情、新闻、时事都能入画。《上海四马路洋场胜景图》《西国车利尼大马戏空中悬绳大战图》和《豫园把戏图》等带大家走进百年前的上海,市民发现原来当年九曲桥下的湖面上还可以乘船。
到了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一些报馆、彩票行、轮船公司便已开始向客户赠送或出售具有日历功能的广告画,时装美女、十里洋场的摩登生活和时髦事物都被画入年画。如今,年画上的公司和品牌大多都消失了,月份牌却留存下来。现场还展出了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的月份牌传承基地学员作品,明快典雅的色调、细腻生动的刻画,古老的月份牌技艺穿越时空带着江南韵味呈现在我们眼前。
如今年画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年画展为我们带来一波悠远的“回忆杀”,将年的味道连同美好的祈愿一同送到我们眼前。吴少华说:“守护年画就是守护我们的传统记忆。”
市民还能看到《百万雄师渡长江》《女排夺冠》《理想》等熟悉的现当代时代主题年画作品。“年画是我们悠久传统的一个小小仪式”,“客厅高处贴财神,不过年画只是装饰生活,所以当然的觉得哪好看就贴哪啦!”现场展出了一幅来自北京的漫画家白关关于现代人贴年画的漫画作品,画上这些既传统又现代的语言让人感到亲切。
《牛气》年画、《花开富贵》红包、《篮筐图》书签、《古艺新颜·风韵江南》集邮都市旅游卡、桃花坞年画《午候》丝巾等,这些出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桃花坞年画传承人乔麦的年画文创延伸产品,装点着衣食住行,让“桃花依旧笑春风”。
“年画越来越少走进家庭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家居环境发生了改变,人们的审美也变了。”乔麦坚信年画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生活中,“没有两扇门,我们可以把两个门神合二为一。墙上没地方挂,不想钉钉子,可以装在镜框里,放在案头上。”她突破以往“多子、多福、多寿”等单调的主题与热闹画风,通过特有的套色工艺,以更细腻的线条与淡雅的色彩,着力刻画江南恬淡、宁静的慢生活。“呈现、表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我们怎么变化它的形式,年画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这份幸福美好的祈愿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有处安放。”乔麦说。
本次海上年俗风情展将延续至3月14日。活动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收藏协会、上海三山会馆管理处、上海市东方城市历史文化收藏交流中心、北京生肖有礼文化艺术中心共同主办,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虹桥半岛版画艺术中心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