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的网红历史建筑,如今的武康大楼不仅“可读”,而且“可闻”——主题分别为“武康清晨”和“武康日落”的两款香氛的定制推出,给那些走进这幢大楼的市民、游客带来特殊感受。
昨天,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在衡复艺术中心举行“文旅数字化转型下的建筑可阅读——‘建筑可阅读’春季媒体发布会”,发布上海《2021年“建筑可阅读”十大行动计划》《2021年“建筑可阅读”春季打卡推荐榜单》,全面开启上海“建筑可阅读”数字化转型。会议入口处展出的包括香氛在内的上海建筑文创产品,让现场人士形象地感受“建筑可阅读”,并对未来充满期待。
梳理武康大楼对焦空间
外滩建筑群、豫园、新天地、武康大楼、陆家嘴三件套……上海素来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寻找上海的“魅力”和“活力”,建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窗口。
2017年5月,上海明确提出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其中在“建设人文之城”中提到“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可以漫步的,公园是可以休憩的,城市是有温度的”。2018年开始,上海大力推动“建筑可阅读”工作,经过三年努力,“建筑可阅读”范围已拓展至全市16个区,开放建筑1037处,设置二维码2437处,开放广度不断推进,阅读深度不断丰富,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活化宽度不断拓展,基本实现建筑“可读”“可听”“可看”“可游”。
“建筑可阅读”也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体验到上海的温度和美好。坐落在30度锐角街口的武康大楼,是许多新人拍摄婚纱照的取景打卡地,然而在马路上拍摄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围绕它,我们进行了一次330度的城市设计提升。尤其是最佳拍摄点,从交通影响率的角度,在人行空间上做了突破。3.6米外伸,外加2个树穴调整,足足梳理出一个530多平方米的对焦空间,这样的街区布局对通行和驻足的行人更加友好。”徐汇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伍彦心介绍。
充分挖掘红色旅游线路
据介绍,“建筑可阅读”已成为上海文旅深度融合和文旅服务民生的重要抓手。今年,上海将重点开展“建筑可阅读”十大行动,包括“五个民”的体验数字化和“五个一”的服务体系化。
“五个民”包括和美团合作的“全民评”,和蜻蜓FM合作的“全民讲”,和腾讯合作的“全民拍”,和小红书合作的“全民游”,和抖音、大隐书局合作的“全民创”等。“五个一”服务体系化建设则包括成立一个联盟,出台一套标准,搭建一个平台,打造一支队伍,推出一份“套餐”。一份“套餐”中,将挑选部分经典建筑开展“一楼一‘套餐’”试点工作,即每处建筑配有一张邮票、一套明信片、一本书、一部纪录片、一支讲解和研究队伍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阅读”经典建筑。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小红书)副总编辑张懿介绍:“小红书推荐路线不仅将涵盖上海的摩登路线、经典路线和私房路线,还将充分挖掘沪上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传承红色基因。”春秋旅游也将在今年陆续推出40条上海特色红色旅游线路。春秋集团董事、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从老渔阳里、一大会址,到伟人在上海居住、工作的地方,都将成为游客的关注点,也是旅游产品的重点资源。”
从扫码阅读到数字转型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利用,推进向公众全面开放,开发更具历史、文化和科技元素的特色文创产品和旅游线路,全面提升“街区可漫步”“建筑可阅读”的服务水平;要适应社会生活数字化转型新需求,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升维”旅游体验,提升市民游客参与旅游的便捷度。
今年,上海“建筑可阅读”工作将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平台等数字化方式,从“扫码阅读”的1.0版、“建筑开放”的2.0版,进入全新的“数字转型”3.0版。
不久的将来,公众将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直接浏览上海的城市建筑。腾讯区域发展部上海站副总裁尹婷在会上透露,即将开发的“建筑可阅读”小程序,将充分利用腾讯的数据整合、统计分析、地图服务、扫码识别等技术能力,服务前端用户,解构历史建筑,焕发建筑生机。“没有二维码也没关系,通过直接给建筑拍照,照片经过腾讯图片识别技术分析后,也能准确地读取图片中的建筑。这将为用户提供一个更便捷的阅读建筑、了解建筑背后历史和文化的方式。”
“‘建筑可阅读’工作将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理念,充分彰显上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国际范、中国风、江南韵’,真正把‘建筑可阅读’打造成上海的城市金名片和家门口的文旅好去处。”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