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发展定位,集聚强化特色功能。昨天发布的《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及相关支持政策、专项方案强调,立足于服务全市发挥“四大功能”和建设“五个中心”大局,挖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加快新城特色功能集聚。同时,从站位、赋能、聚焦、提速4个关键词出发,找准新城“发力点”。
面向新征程,“五个新城”如何抓住“牛鼻子”?
嘉定新城
■强化沪宁发展轴上的枢纽节点作用,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高性能医疗设备等产业集群,构筑科技创新高地
产业定位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加快发展智慧出行服务,做大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等特色产业,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深化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加强汽车研发、智造、出行等业态发展,提升嘉定新城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中的显示度。加强创新空间、创新社区建设,依托高校院所集聚优势,打造集产业链、服务链、生活链等于一体的创新联合体。
发展方向包括汽车、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等,同时,聚焦工业互联网、在线文娱、电子商务、新型智慧交通等领域。
形成“一核一片多组团”产业空间布局。“一核”指嘉定新城核心区,以远香湖周边4.56平方公里片区为主,重点培育科技创新、文化教育、总部经济等核心功能,打造对接虹桥商务区、辐射嘉昆太的多功能复合型中央活动区。“一片”指嘉定工业区北部片区,发展汽车零部件、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等产业。“多组团”指汽车“新四化”协同区、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示范区、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集聚区等组团。
对外交通,枢纽方面,利用沪宁城际和沪苏通铁路将既有安亭北与安亭西站组合形成安亭枢纽,强化新城与安亭汽车城的联动发展,打造为沪宁发展轴上的节点。轨道交通11号线结合嘉闵线形成嘉定北枢纽,结合宝嘉线形成嘉定新城枢纽;轨道交通方面,规划建设嘉闵线,加强与虹桥枢纽联系。通过嘉闵线北延伸联系太仓,规划建设14号线西延伸,同时推进嘉青松金线等规划建设;高快速路方面,基于S22、G1503、S6和G15、嘉闵快速路、沪嘉快速路、S7形成“三横四纵”高快速路路网格局等。
青浦新城
■承接支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功能,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形成创新研发、会展商贸、旅游休闲等具有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体系
产业定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为主导,做大现代物流、会展商贸等特色产业。承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立足淀山湖周边优越的生态环境,承接虹桥商务区、西岑科创中心、市西软件信息园创新辐射及产业链延伸,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开放多领域、多层次的智慧应用场景,将国家战略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发展方向包括数字经济、现代物流、会展商贸,加快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同时依托优良生态资源联动朱家角、金泽和练塘三个古镇,拓展全域水上休闲旅游。
由此形成“一核一带多区”产业空间布局。“一核”指青浦新城中心区域,建设新城中央商务区,集聚创新服务、总部办公、公共服务等功能,并推进老城厢片区城市更新,打造彰显水乡特色的“江南新天地”。“一带”指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带,串联产业协同区相关园区,与虹桥商务区、一体化示范区形成联动发展,吸引数字经济企业集聚。“多区”指青浦工业园、市西软件信息园、西岑科创中心等,发挥创新“场效应”,促进成果在区域内产业化。
对外交通,枢纽方面,结合沪苏嘉城际、嘉青松金线,在轨道交通17号线青浦新城站形成三线换乘的青浦新城枢纽,打造中央商务区,更好促进站城融合;轨道交通,结合17号线,规划建设沪苏嘉城际、嘉青松金线,形成“米”字形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强与虹桥枢纽和示范区东西两翼、松江及嘉定等周边新城的交通联系;高快速路,基于S26、崧泽高架路、G50和G15、G1503、谢庄快速路形成服务新城的“三横三纵”高快速路路网格局等。
松江新城
■加强G60科创走廊战略引领作用,强化创新策源能力,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发展文创旅游、影视传媒等特色功能
产业定位以智能制造装备为主导,做大新一代电子信息、旅游影视等特色产业,培育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平台优势,强化创新策源功能,激发松江大学城科创活力,链接长三角产业、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加快引进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构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新优势。
发展方向包括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旅游影视产业,同时培育发展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产业,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能级驱动,产业空间布局被描绘为“一廊两核”。“一廊”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体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提升九科绿洲(临港松江科技城)、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产城融合能级。“两核”体现的是“松江枢纽”核心功能区,建设集综合交通、科技影都、现代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于一体的功能区;“双城融合”核心功能区,推动松江新府城和松江大学城“科创、人文、生态”深度融合。
对外交通,枢纽方面,结合沪昆高铁、沪杭城际、沪苏湖铁路,将松江南站打造为松江枢纽,引入嘉青松金线、东西联络线;轨道交通,结合轨道交通9号线,规划建设嘉青松金线、东西联络线、12号线西延伸等轨道交通线路;高快速路,基于G60、S32和G15、嘉闵快速路、G1503、沪松快速路,规划形成服务新城的“两横四纵”高快速路路网格局等。
奉贤新城
■发挥上海南部滨江沿海发展走廊上的综合节点作用,打响“东方美谷”品牌,打造国际美丽健康产业策源地
产业定位以美丽健康产业为主导,做大中医药等特色产业,培育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以“东方美谷”为核心,深耕美丽健康产业发展,培育产业生态链,扩大品牌影响力,深入推进与张江“双谷联动”,承接更多美丽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加快打造上海美丽健康产业策源地,强化创新载体培育,建设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区,促进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和谐统一。
发展方向有美丽健康产业,如生物医药、化妆品、食品保健等领域,以及中医药产业、智能网联汽车,同时聚焦美丽健康全产业链,大力发展检测检验、品牌营销、产业电商等生产性服务业等。
基于此,构建“一心一核两轴多区”产业空间布局。“一心”指奉贤新城中心区,重点培育创新研发、商贸办公、文化创意等核心服务业。“一核”指美丽健康产业核,以“东方美谷”为核心,打造美丽健康产业集聚区。“两轴”,一是东方美谷大道产城融合发展轴,沿奉浦大道构建实践“东方美谷”战略的重要发展轴;二是设计研发服务轴,沿金海路集聚创新资源,构建承接科创研发功能的重要轴线。“多区”指工业综合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星火开发区等产业协同区内相关园区,其中,临港南桥智行生态谷积极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构建智慧出行链。
对外交通,枢纽方面,增设沪乍杭铁路奉贤站,提升奉贤新城对外铁路服务能力,打造为奉贤新城的对外交通节点,引入奉贤线、南枫线、轨道交通5号线,在新城南侧形成奉贤新城枢纽;轨道交通,结合5号线,规划建设15号线南延伸、南枫线、奉贤线,研究嘉闵线南延伸;高快速路,结合G1503、S3和S4、虹梅南路,形成服务新城的“两横两纵”高快速路路网格局。
南汇新城
■以“五个重要”为统领,构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7+5+4”面向未来的创新产业体系,建设国际人才服务港、顶尖科学家社区等载体平台,加快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产业定位以“7+5+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导,建设未来创新之城。发挥临港新片区政策制度集成优势,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和产业创新网络,加快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汇聚海内外高端产业人才,聚焦发展硬核科技产业、高端前沿产业,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端产业基地,进一步凸显对全市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发展方向,“7”——七大前沿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绿色再制造等;“5”——五大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高能级航运、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高端服务功能;“4”——四大开放创新经济业态,加强培育离岸经济、智能经济、总部经济、蓝色经济等开放创新经济业态。
由此实现“一心一带多区”产业空间布局。“一心”指南汇新城中心区,包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国际创新协同区,构筑杭州湾北岸区域性城市服务中心。“一带”指沿海发展带,连接新城相关产业园区,促进要素资源高效流通。“多区”指前沿产业区、生命科技产业区、特殊综合保税区、综合区先行区等产业片区。
对外交通,枢纽方面,依托浦东枢纽,结合沪乍杭铁路(浦东铁路)、沪苏通二期、南枫线规划形成四团枢纽,预留客运功能,提升对南汇新城的集散服务;轨道交通,结合轨道交通16号线,规划建设南枫线、两港快线、曹奉线等轨道交通线路;高快速路,规划建设两港快速路、S3公路二期等,形成5条高快速路、7个对外通道的路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