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居家养老护理员成“小女儿” 老人依赖离不开的“陌生人”

时间:2021-03-07

一位90多岁的老人,把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和存款余额托付给了居家养老的护理员。她说,如果哪天我一觉睡过去了,请帮我转达儿子和女儿。

一个百岁老人,给自己预备了一套去世后穿戴的衣帽,却只告诉了自己的护理员。老人走后,子女乱作一团,直到打通护理员电话,才搞清楚老人的袜子在哪儿,鞋子在哪儿,最爱的是哪件衣服……

也许有人会感慨,这是什么神仙护理员?但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几个真实而又普通的故事。这里没有狗血的家长里短,只是居大不易,老人、护理员两个原本陌生的个体,在日久天长的陪伴里,托付了彼此一份难得的信任与尊重……

亲女儿也忍不住“吃醋”

老人清楚记得护理员每一次上门的具体时间,只要哪次晚到,便会打电话问路上是不是安全。连亲生女儿都开玩笑说妈妈和护理员更像一对母女。

一大清早,刘红香骑着电瓶车急急忙忙朝上海普陀区甘泉街道一栋老旧居民楼驶去。一位由她照顾了10年的93岁老人红梅(化名)就住在这里。

门打开,红梅正端坐着准备吃早餐。老人的女儿一见刘红香,赶忙把头转向老人:“你小女儿来了,这下高兴了哦。”作为甘泉街道的居家养老护理员,刘红香一周上门服务四次,每次两个小时,帮老人做做家务,擦擦身子。

老人清楚记得刘红香每一次上门的具体时间,后来只要哪次晚到一会儿,便会揪心地打电话问路上是不是安全。以致亲生女儿也忍不住“吃醋”,开玩笑说妈妈和刘红香才更像一对母女。

同为居家养老护理员,满玉丽日常服务甘泉街道6位高龄老人,其中一位独居老人邹菊芬年近百岁。

第一次见面,满玉丽就唤她奶奶。奶奶也很“入戏”,每次满玉丽上门服务,邹菊芬总要拉着她的手先说一会儿话,“小满”“小满”叫着。没吃早饭吧?去热个点心吃。喝点水再干活儿呀……就像对待自己孙女一样。

对于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老人来说,孤独是一种不得不适应的情感状态。红梅有四个孩子,住在上海的东南西北四个角,每次来老人家里,总要费些周章。即便不考虑路程问题,红梅的大儿子也已经70多岁了,到了要人照顾的年纪。女儿也50有余,自己有个小孙子要带。一周里,能抽半天来看看老母亲已经不容易了。

一个人待着实在闷了,红梅偶尔会试探性地挽留刘红香,“晚上别走了,和我做个伴。”但刘红香婉拒后,老人也不会强求,彼此把握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其实老人们清楚地知道,护理员毕竟不是家人,不该要求太多。可同样一件事,找护理员,比找子女更方便。偶尔子女回来搭把手,老人有时会忍不住抱怨:“快别干了,你没护理员做得好。”毕竟一周见四次面的护理员,比起两周都碰不上一面的子女,更知道老人要什么。

满玉丽曾照顾过一位老人,因癌症入院动了手术。出院之前,老人给满玉丽打电话:“你还来给我擦洗吗?能陪我到老吗?你要是来,我就回家住;你不来,我直接去养老院住了。”

还有老人直白地说,“我活一天,你就来陪我一天。”那位老人临终前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叫着护理员的名字,非要见最后一面。

在甘泉街道27名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护理员中,不止一位经历过老人的财产托付。“她有几张银行卡,密码是多少,里面有多少钱,都会告诉我。”护理员刁人珍说,有些老人还会和护理员商量钱该怎么花,身后怎么分,甚至直接把身份证拿出来,请对方帮忙去存取现金。

老人心里子女不可替代

老人们每周有几天能享受两小时的按摩、擦身等居家护理服务。可只要听说当天孩子要回来,宁可不要按摩、擦身服务,也要让护理员准备一桌饭菜。

从去年开始,红梅的身体大不如前。女儿几次请母亲跟自己回家住,红梅都不肯。老人对刘红香说,“我留在这儿,有你隔三差五来陪我就行,不给孩子们添麻烦。”

上了年纪的父母,常会陷入小心翼翼的状态。任何需求在提出前,都免不了瞻前顾后。满玉丽有一个客户,是个下肢瘫痪的阿姨。长时间卧床不起导致腿部发炎,发起高烧。即便这样,老人还是不愿打电话给三个儿子中的任何一个,幸亏满玉丽及时赶到。

刁人珍照顾的一位百岁老人长期独居,老人以往会给一大早来服务的刁人珍留门,这天,刁人珍却进不去。原来是老人摔倒了,足足20多分钟爬不起来,是刁人珍打电话叫来了老人的女儿、女婿。事后,老人没有要求子女设法防止出现类似危险情况,而是给了刁人珍一把房门钥匙。

相比血缘关系,日复一日随叫随到的照顾,同样靠得住。

可能有人觉得,一个老人和护理员能相处到这个分上,真可谓一段佳话。有的老人甚至预备去世后穿戴的衣帽,只托付给自己的护理员。换个角度想,当护理员不得不“越位”时,是不是意味着子女在某种程度上的“缺位”呢?

刘红香每周会去照顾一位性格特别的老人。这位老人喜欢把被子叠得无比整齐,面对许多生活琐事也表现得有些偏执。女儿实在忍不了时,便会说:“你再作,我就去告诉小刘(刘红香),让她以后再也不管你了。”刘红香听了,心里很不是味道。

作为甘泉街道居家护理员的组织者,王瑞英偶尔会接到一些来自家属的投诉和抱怨。抱怨的内容无外乎是老人一个人在家,护理员为何不能每天上门照顾。王瑞英心直口快,每当接到这样的投诉和抱怨,都会回敬一句:“你做了什么?既然子女身在上海,就必须承担应尽的责任。”

“其实在老人心里,护理员再好,也替代不了子女。”王瑞英说。老人们每周能有几天时间享受两小时的按摩、擦身等居家护理服务,往往都特别珍惜。可只要听说当天家里孩子要回来,宁可牺牲两小时的按摩、擦身,也要让护理员准备一桌饭菜。

  • 上一篇:出色的职业护理员普遍50岁左右:或许只有当自己老了才真正理解体谅老人
  • 下一篇:把中共二大历史搬上舞台 非虚构戏剧《辅德里》4月23日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