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明确成为“十四五”战略导向后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回答一连串问题

时间:2021-03-07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个“新”,共同构成中国“十四五”的发展坐标。

提交今年全国两会审查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明确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十四五”时期的战略导向;政府工作报告也在阐述“十四五”主要任务和今年重点工作时,多处提及新发展格局,并强调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循环之要,在于畅通。如何畅通,事关中国经济的持续后劲,其中又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回答。

供需如何适配?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提炼,“十四五”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进而构建新格局,首先要着眼供需两端。

整个“十四五”期间,中国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而在今年,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则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的核心内涵。

“很多年前我们经常用一个词,‘适销对路’,今天也是一样道理,供给要跟上需求发展的变化,要根据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产业能级,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服务结构。”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张兆安说。

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结果,既要从两端分头着力,亦要予以通盘考量。在张兆安看来,仅仅谈论近两年频频提及的“促消费”,就至少要考量多个层次:首先要让人有钱消费,这需要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其次要“敢于消费”,通过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还要“乐于消费”——提供的商品、服务,应当能够激起人们的消费欲望,而这就与新的供给密不可分。

投资如何增效?

在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看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也可从农村和城市两个维度考量各自的着力点。农村更多强调“开源”,通过健全城乡流通体系,把始于城市的电商、快递等大规模导入农村,将显著提升县乡的消费能级。城市则强调“补缺”,尤其是新消费补缺。“如果缺乏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汽车消费特别是新能源车消费潜力就无法释放。”

这就涉及新基建等领域的投资布局。在出口受到冲击之后,传统的“三驾马车”,剩下消费、投资两驾被寄予厚望,而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乃至“十四五”工作部署中,专门将扩大有效投资置于重要位置。

报告坦言,当前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其中就包括“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今年,国务院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则安排6100亿元,支持重大工程项目、新基建、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等,并向民生项目倾斜。

邵志清认为,当战略重心从国外市场转移到国内大市场后,原先更多以扩大产能为目的、以产业投资为主的投资结构,也要顺势而动,看到基建和新基建的巨大需求,以及民生领域的改善型需求,“不能只看到增量,不管存量”。

张兆安则表示,实现有效投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各类投资主体拥有各自合适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空间,并有分工侧重。政府投入应着重于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供公共产品;产业投资,则应交由市场进行。

内外如何兼修?

“大循环”“双循环”相互之间,也有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同时,国内大循环“绝不是自我封闭、自给自足,也不是各地区的小循环,更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放弃国际分工与合作”——要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通过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仍要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全国政协委员、前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及华南区首席合伙人龚永德表示,尽管“大进大出”模式不再,我国仍应继续发挥制造业产能供给优势,稳定出口。同时,应积极推进区域经贸协议制定,优化国际合作环境,并主动创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加大落实金融市场开放力度,从而不断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助力国内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伟民认为,新格局下的对外贸易有其新定位,亟需提质增效,要在促进外贸稳定发展、提升质量,研究RCEP标准上等重要方面下功夫。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精确掌握进出口企业在国别,商品市场和结构、贸易方式等海关微观数据,并根据企业的具体进出口情况精准落实稳外贸政策,优化外贸结构、改善外贸环境、强化政策保障、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促进中小企业深度融入供应链。

促进双循环、提升大循环,均需要枢纽型的平台载体。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珏慧就航运枢纽问题呼吁,应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基础上,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并进一步发展国际中转,尤其是沿海捎带业务和集装箱中转集拼业务,鼓励沿江、沿海及国际货物在特殊综保区与本地货物进行中转和集拼,进一步优化国际航线网络布局,以形成双循环的关键链接。

合力如何形成?

循环畅通,既要求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全链畅通,也需要各区域间的全域畅通。就国内而言,正在推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为构建畅通的“大循环”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和实践样本。

龚永德认为,“十四五”期间,在上述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红利指引下,中国可以进一步打造以区域为中心、产业间协调发展的制造业集群,逐步实现区域间、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间相互促进、共同升级的良性循环,并由产业间的协作升级、形成集群,带来竞争力的乘数效应。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国际集团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在谈及服务新发展格局、扩大进博会溢出效应问题时表示,作为连通双循环的重要载体,进博会在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能级方面还有巨大提升空间,一套有效的以点带面、协同发展的信息、产品、技术、模式等传导机制还有待形成。

王伟认为,可借举办进博会及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之机,重点完善相关区域的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构建一套“立体互联互通”的物流体系和顺畅通达长三角、全国、亚太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双向物流、供应链互相对接,从而多层次立体化地实现协同链接。

邵志清则针对沿海地区表示,东部沿海作为最有条件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地区,应避免因缺乏统筹协调导致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而能通过规划、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市场体系等方面的合作、联动,形成更充分的合力,释放更大发展潜力,体现更强竞争力。

  • 上一篇:章伟民代表调研发现 一些商品市场准入条件开放度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
  • 下一篇:科创板吸引力和竞争力尚显不足 代表建议让具有优质科技实力的企业回归A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