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
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工作机制有效推进红筹股落地,让具有优质科技实力的企业回归A股市场
再融资和募集资金管理,放宽对优质高科技企业的限制,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事后监管
1月31日,科创板迎来第223家公司上市。截至当日,科创板累计受理538家企业上市申请,股票市值达3.4万亿元。
“科创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落地近两年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也让市场各界对这块‘试验田’充满期待。”在上海代表团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樊芸再次提及“科创板”。在赞许科创板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她也直言不讳:“目前,科创板缺乏吸引力,国际竞争力尚显不足。”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也是在沪全国人大代表持续跟踪、关注的重点所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作为改革开放迈出的重要步伐,位列其中。
科创板设立近两年来,政策导向机制有没有最大程度的释放,是否满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如何发挥科创板应有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樊芸与其他在沪全国人大代表一起调研了多家企业以及相关机构。
代表们发现,科创板在审核、发行、交易等多个环节持续有所突破,积累了不少改革经验,得到各界广泛的认可,也为全面实行注册制奠定了基础。今年2月4日,在申报科创板的540家企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企业有84家,占比1/6,在国际贸易环境低迷背景下,对于我国以芯片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行业打破国际封锁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日,科创板股票首次被纳入国际指数,这也意味将推动科创板进一步开启国际化进程。
“但我们也遗憾地发现,科创板国际竞争力不足,和国际成熟市场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樊芸说。
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原来准备申报香港上市,那时正值科创板开板,就临时改道科创板,折腾一番后,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境外上市。据了解,原来上交所跟国内证券市场有紧密接触的70多家高科技企业,都陆陆续续到海外和香港上市,其中不少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行业头部企业,很多是行业性标杆企业,比如金山云、小鹏汽车等。
科创板国际竞争力为何有所欠缺?在樊芸看来,一是外汇因素,到香港上市外汇不受管制;二是科创板自身在融资上市后,减持的便利度与成熟市场相比有很大差距,科创板的流动性还是不够。
科创板一度希望能吸引红筹回归。但调研发现,红筹回归缺乏一个明细的指引,只能一事一议,这对硬科技的回归就会受到影响。虽然一年多来,涉及红筹架构有一些突破,但是涉及每一单都要和国家有关部门一事一议,不可持续,严重影响了红筹股的回归。樊芸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工作机制有效推进红筹股的落地。
另外,科创板对中概股回归的包容度也不够,红筹企业境内上市所涉及的老股减持、用汇、优先股处理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审核机制都不够明确。“现在的审核重点还是关注过往业绩,报告期内的规范运营、红筹要求回归和控股股东上翻后不能搭建过于复杂的平台机构,以满足股权清晰的发行条件。”樊芸建议,进一步提升对中概股回归的包容度,进一步增强这类企业发行上市条件和审核理念的包容性,创造条件让具有优质科技实力的企业回归A股市场。
目前,科创板再融资和募集资金,收购有关高科技项目,并不能满足科创企业的要求。一位企业家说,科创企业的研发投入很大,上市后再融资,程序上存在较大问题。如果都要将项目研发、项目前景、计划作非常清晰的说明,计划一经公布,商业核心机密就让竞争对手知晓,过早披露将造成很大被动。
樊芸建议,在再融资和募集资金管理上,放宽对优质高科技企业的限制,提升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加强事后监管。建议对优质高科技公司募集资金的上限管理办法调整。目前,对小额发行的不超过最近一年净资产的20%,且不超过3个亿。建议将上限取消,改为和总资产挂钩,否则企业花了很大代价,募集的资金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