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党的诞生地、党创建过程的中心以及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早期指挥中心,上海近期对革命文物的家底进行了系统梳理。昨天,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正式公布,共计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为今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份生动的“活教材”。
记者了解到,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相关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构成了这批名录的主体。其中,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有137处,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中有167件/套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物,分占91%和80%,充分体现上海的红色文化基因。
举足轻重
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过半数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褚晓波介绍,“革命文物”是指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伟大复兴奋斗历程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光辉历程中留下的重要实物见证。上海的革命文物资源源远流长、点多面广、丰富多彩,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此次公布的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为例,分布于全市15个区,跨越了100多年历史,包含了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团中央机关旧址等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7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这些革命文物,凸显了上海作为早期党中央机关驻在地、工人运动发祥地、宣传文化主阵地、青年人才培养地的特殊地位。比如,1921年至1933年期间,党中央除了几次较短时间迁离上海外,领导机关一直常设上海。第一批名录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三曾里遗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等便是最好的例证。◆下转第八版(上接第一版)名录中,作为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工人纠察队沪南总部、“五卅”运动初期的上海总工会遗址、沪西工友俱乐部遗址等,则见证了上海在工人运动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名录中的百代小楼(《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拥有中国最早的录音室,见证了中国百年唱片业的发展,堪称中国的音乐圣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提示我们,左联的成立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培养出大批文学青年投身革命之中。
这里还是青年人才培养地。名录中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是培养青年团干部的重要所在地。平民女校作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妇女干部的摇篮,堪称“妇联”前身,为党和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妇女干部,在妇女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上海大学作为国共合作时期培养革命人才的高等学府,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沪上有多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原为居民住宅或单位办公用途,经过腾迁修缮,改造为对公众开放的红色场馆。如陈望道旧居通过改陈作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并对外开放;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也已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宿舍旧址(博文女校)等将在今年陆续完成建设并开放。
珍贵
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均为馆藏一级文物
此次公布的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均为珍贵馆藏一级文物,包括初版的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时的第一块招牌等。从类型上看,涵盖了票据、手稿、书籍、刊物、武器、纪念章、历史照片、生活用品等,完整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文物。
其中,中共一大纪念馆共有117件/套国家一级文物入选。据该馆副馆长徐明透露,中共一大纪念馆从1951年便开始征集可移动文物,目前收藏有从鸦片战争以来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藏品共计54600余件/套,实际数量12万余件。其中,中共创建时期的文物和文献收集尤具代表性。比如,1915年9月创刊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创刊号;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首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李大钊使用过的打字机;陈独秀、董必武、李达、俞秀松、包惠僧、刘仁静等的签名、题词、书信等。
除了第一批名录,市文旅局还将在“七一”前夕公布第二批名录,并紧扣庆祝建党100周年主线,开展一系列聚焦红色文化的重大项目,充分挖掘利用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市民、游客在珍贵的革命文物、厚重的历史资料、复原的历史场景中切身感受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