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浦东综合窗口“政务智能办”新模式正式上线

时间:2021-03-17
如今浦东窗口办事实现了“三免”。

3月16日下午,罗欣健康科技公司的法务主管洪安琪带着一叠材料走进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准备办理企业住所和经营范围

变更等多个事项。印象中,这些事办下来需要填写不少文件,可让洪安琪没料到的是,这一回她一张表都没填,所有的申请文件都由电脑自动填写生成,她只需要在打印出来的表格上签字即可。

从人工智能辅助后台审批,到人工智能走向前台,帮助企业人员填表办事,浦东综合窗口“政务智能办”新模式正式上线,“一网通办”的服务效率又一次升级。

办事文件电脑帮忙写

传统审批模式下,受到标准化程度不高、智能化支撑不足等因素影响,窗口办事中常常存在企业办事政策看不懂、申报材料收件耗时长、窗口人员口径有差异等问题。一张办事申请表,即使窗口工作人员反复解释,企业办事员也可能因为误解而产生填错表的情况。如果有一台电脑能够根据企业需要,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自动准确地填写表格,那该有多好?

这一带点科幻色彩的场景如今在浦东企业服务中心实现了。记者在现场看到,洪安琪坐在办事窗口前,将企业需要办理的事项和要求一一告诉对面的工作人员,当工作人员将这些信息输入电脑后,不到五分钟,包括企业申请书、股东决定、企业章程修正案在内的三份文件就自动生成并打印出来了,甚至小洪特意带来的公司营业执照都没有派上用处。

这一幕让洪安琪很诧异:电脑怎么会做这么多事?原来,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发了人工智能辅助审批系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在此基础上,“智能政务”系统通过大量的自我学习,掌握了数以万计的政策法规,对商事登记领域内所有申请事项都了然于胸。升级后的政务人工智能不仅能帮助工作人员审批,还能帮企业填写文件。在办事过程中,窗口工作人员与企业办事人员开展“一问一答”,确认企业办事需求信息并录入电脑后,系统就会自动形成标准、完整、准确的申报材料,并启动智能审查。

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海霞说,浦东坚持完善“政务智能办”模式,就是力求在企业办事“最后一米”上发力,从根源上解决审批难、审批烦的问题。“前期测试表明,人工智能生成的各类表格和文件,审批一次通过率超过98%,有效解决了企业办事堵点痛点,提升了行政审批的准确度和效率。”

企业政府都不焦虑了

在政务服务领域,人工智能的作用之所以能越来越大,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工作。

2020年年底,浦东推出企业专属网页移动端——“浦通办”。从此,企业只要在手机微信上搜索找到“浦通办”小程序,注册输入相关信息,就能建立一个量身定制的办事网页。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浦东从企业规模、发展阶段、行业类别等多个维度为企业建立专属画像。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电子证照库、电子材料库、办事记录、电子公章,建立了完整的企业专属档案。

正是有了海量的企业数据,人工智能系统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图谱,浦东“政务智能办”模式也才能形成全流程闭环。黄海霞说,如今浦东窗口办事实现了“三免”:“信息免提交”,窗口工作人员通过扫描企业电子票号、后台调用数据库或证照库以及企业电子亮证等方式,获取所需办事信息,企业办事人员不需费力准备申请材料,即可“两手空空”来办事;

“材料免填报”,所有需要企业自行填写的申请材料,利用后台人工智能抓取数据、审批逻辑规则生成等方式自动生成,企业不用担心“政策不清楚”;

“办事免跑动”,所有材料在生成过程中同步启动智能预审,企业当场确认后即可提交,也可同步上传移动端企业专属网页,随时查看、下载、修改、提交,企业后续办理同类业务可以“一次都不跑”。

行政审批从传统模式下企业需无条件适应政府办事规则,到“政务智能办”模式下政府要按照企业需求改造业务流程,体现了工作理念从政府审批为中心向用户需求为中心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企业更省心了。以内资企业变更经营范围事项为例,原来企业需填报3份材料51个要素,现在借助“政务智能办”,企业只需提供变更后的“经营范围”1个要素,企业办事人员的学习成本、时间成本明显下降,办事体验显著上升。与此同时,政府也更放心了,一位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去面对企业,总是担心自己没说清楚,反反复复解释还是很焦虑。“现在可以放心了,电脑填表,电脑审核,成功率又高,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解决企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上了。”

  • 上一篇:三易其所,与上海第5本《共产党宣言》首译本时空连线!还有著名报人报刊渊源
  • 下一篇:这里的居委干部有了一本移动“数字化字典”,负担减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