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就是将碳排放权当作商品进行市场买卖。政府将碳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配置管理,并在一定的规则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
这些单位的碳排放量一旦超过额度,超额部分一般要自掏腰包通过市场购入配置额。如果自身节能减排做得好,实际排放少于分配的额度,也可以售出配置额
7年前的一声锣响,让导致全球变暖的二氧化碳在上海有了新的身份:倒逼企业节能减排的“鞭策者”。
2013年11月26日,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市,标志着上海碳排放交易试点从研发阶段跨入运行操作阶段,上海用“经济杠杆”控制碳排放的时代正式开启。
记者日前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获悉,截至目前,上海碳排放交易市场现货品种累计交易量达1.59亿吨,累计交易额超过17亿元。近3年的累计交易量和交易额呈逐年增长态势。
在限制污染排放的“天花板”越来越低的当下,碳排放交易市场上拿出来交易的碳排放量却越来越多,这是碳排放交易价值得到充分认可的注脚,更是无数企业通过转型升级“轻装上阵”的印证。
环保也能带来真金白银
2005年,伴随《京都议定书》的生效,碳排放权成为国际商品。但至今对许多人而言,这仍是个相对陌生的概念。
碳排放交易就是将碳排放权当作商品进行市场买卖。政府将碳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配置管理,并在一定的规则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这些单位的碳排放量一旦超过额度,超额部分一般要自掏腰包通过市场购入配置额。如果自身节能减排做得好,实际排放少于分配的额度,也可以售出配置额。
根据欧盟和美国等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实践,碳排放交易体系是低成本减少碳排放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的重要举措。
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明确7个省市开展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海作为其中之一,在推进试点过程中,坚持制度先行,探索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碳排放管理制度,建立了碳排放交易机制,并形成一套符合上海实际的技术方案。
上海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之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14家企业列入碳排放配额名单,涉及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纺织、航空、水运、商业宾馆等27个行业。
“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环保和营利是对立的。”业内人士坦言,以前企业在节能减排上的努力,更多是靠政策和市场倒逼,而碳排放交易解决了动力问题,企业意识到“贴钱”的环保居然也能带来真金白银,积极性大幅提升。
倒逼转型升级调整工艺
排放配额有限,“大手大脚”的结果是自掏腰包弥补“亏空”,甚至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这倒逼排污企业一方面“省吃俭用”,另一方面重视转型升级、调整工艺,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成本。
上海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老朋友”巴斯夫,是第一批参与上海碳排放交易的履约企业。为此,巴斯夫设立了“碳管理项目”,除了优化生产和工艺效率、开发全新的低排放生产工艺外,还向再生能源进军——去年,巴斯夫在上海的漕泾基地和浦东基地建立了1300千瓦峰值的光伏发电项目,尝试摆脱在能源上的“恋煤情结”。
对碳排放“经济杠杆”传导的节能减排压力,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也深有感触:“2025年,科思创要将全球生产基地的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至2005年的一半,上海的一体化生产基地作为科思创在全球最大的基地,要作出表率。”
在重压之下,即使是氯气生产这种节能空间较为有限的环节,企业也选择迎难而上。科思创上海基地将氧去极化阴极技术应用于氯气生产,将电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三成。
去年年底,科思创上海基地通过催化剂升级项目,将其硝酸工厂的氧化亚氮减排率提升至88%,相当于每年减少超过100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虽然氧化亚氮还未纳入上海市碳排放交易体系,但企业表示,低碳是大势所趋,这一步迈得越早、越远,赢得未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环保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即使在节能减排上不断用力,一些企业仍会因为快速发展导致碳排放猛增,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和成熟,给那些顶破“天花板”的排放需求以调整的空间。
“十三五”期间,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航线网络持续加密,国际远程航线不断增加,碳排放需求大幅增加。2016年、2017年,东航分别购买了1.52万吨和1.98万吨的碳配额。
然而,很多企业意识到,不挖掘自身绿色发展潜力,为环境买的单只会越来越多。截至2019年,上海碳排放试点企业实际碳排放总量相比2013年启动时减少约7%,其中电力、石化和钢铁行业分别下降8.7%、12.6%和14%。
和2014年、2015年的十几万吨相比,东航购买的碳配额在2016年、2017年减少到了5位数。2018年起,东航更是从“买家”变成了“卖家”。
东航北极圈内的航路,按照运行区域不同,分为8个走向,其中有两个走向,用三维空间计算,是从上海到北美东部航点距离最短的。谁知,这条“经典”走向竟还有潜力可挖:经过反复计算,东航团队找到了最佳的季风带风向,去时有风助力,回时减小风阻。由此确定的新航路,使平均每个相关航班可缩短22分钟,节约燃油3吨。在天气条件影响最显著时,单个航班就能降低近10万元的运行成本。
企业因绿色发展而收获真金白银,更因坚持环保理念得到认可,获得了更大发展空间。东航在蒙古新开辟的出入境点,避开日趋饱和、等候耗时较长的原空域,使其上海至欧洲航线飞行距离缩短了200多公里,每个航班可节约1吨多航油,减少碳排放约5吨。东航从中国往返大洋洲的航班也多了一条菲律宾以东航路,每年减少约2000小时的飞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