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国际)花展明天开幕。102种芍药、30余种美女樱共万余株本届花展的主题花,将接受为期至少一年的观察和试验,经优胜劣汰,筛选出一批在上海城市绿化中有应用潜力的品种。
双主题花“中西合璧”
今年是上海(国际)花展举办10多年来第三次选用双主题花。首次使用双主题花是2019年上海(国际)花展,适宜室外种植的花毛茛“主外”,适宜室内做鲜切花展示的朱顶红“主内”。
本次上海(国际)花展的双主题花——芍药和美女樱,都是优良的园艺品种,可应用于城市花坛、花境,也能适应家庭窗阳台、庭院。原产于中国的芍药和原产南美洲的美女樱还兼顾了中西合璧的特点,让市民游客能通过花展平台了解更多植物知识。
除了强化花展的园艺科普和指导功能,今年上海(国际)花展仍如往年一样,坚持低碳可持续办展的理念。查看近4届主题花,能明显感觉到这种变化:第10届是百合,第11届换成了天竺葵,2018年是大丽花,2019年是花毛茛。后几届的主题花和百合一比,都具有“好养活”的特征。
上海植物园副园长吴鸿说,2016年大规模展出的百合虽观赏性很高,但比较娇气,并不适合地栽,多以鲜切花这样“寿命”不长且较为浪费原材料的姿态来展示;百合大多数为舶来品,种球采购自荷兰,再到上海植物园进行培育、催花后对外展出,各环节累积起来的成本不菲。相比之下,天竺葵、大丽花、花毛茛,还有芍药、美女樱,都是更符合绿色、低碳和节约型社会理念的花卉。以美女樱为例,它的花期可长达半年之久,且“性格”温和谦逊,栽培较为简单,抗性较强,不易产生病虫害。
向上海城市绿化输送
不过,要从苗圃到家庭,不少花卉还有一段路要走,其中关键一步是克服原生地与上海气候环境的迥异,否则无法适应存活,大规模推广就无从谈起。仍以美女樱为例,上海夏天的高温闷湿气候仍会让它“吃不消”,上海较差的土质,也容易让喜肥、喜透气的美女樱“垂头丧气”。为迎接上海气候环境的挑战,上海植物园和相关园艺单位组成了专门的课题组,将让经过初步筛选的芍药和美女樱参加“淘汰赛”。
今年上海(国际)花展的4个分会场——花开金海湖、缤纷新天地、花漾徐家汇和魅力长兴岛,都将大面积种植芍药和美女樱,兼顾景观效果的同时,悄然开展花卉适应性试验。适应性良好的品种被留下,进而重点培育,最终向上海城市绿化输送。
2017年主题花天竺葵已开了个好头。经优胜劣汰,糖果系列、中子星系列、大草原系列等经受住了考验,被广泛推广到城市绿化,可在闵行文化公园、上海南站广场、徐家汇地区的花坛花槽中找到它们。2018年主题花大丽花的“淘汰赛”胜出选手“诺娃诱惑”,已应用于南京东路步行街、南园滨江绿地、松江区地中海商场。2020年主题花羽扇豆中的优秀品种“鲁冰妮”,更是成了黄浦、静安、徐汇等中心城区争相引入的“香饽饽”。
激发自主研发积极性
让“好养活”的花占尽春色,还有更深层用意。近年来,樱花、郁金香等观赏性强的花卉走红,的确将各座城市的春天点缀得鲜艳夺目,但冷静反思,这些花卉及其种球、幼苗大多从国外直接购买,价格相对较高。有些花展举办一届就在买花方面耗资上百万元,助推了国外花卉产业,却影响了本土园艺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业内人士指出,开发一个新品种花卉,至少3年。就算开发出了一个适应性、稳定性都不错的新品,还须接受市场考验,如得不到认可,前期辛苦研发都泡汤。这些风险,让很多人有“养花不如直接买花”的想法。
“上海植物园举办花展的目的,正是让花展从单一的展览转型为世界园艺产业的平台。”吴鸿透露,历届花展筛选出的品种,正在上海及周边省市的一些苗圃里继续“升级”,为上海科研机构打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铺垫,也将与上海的园艺产业充分对接,引导从业者培育、销售更多“有人缘”的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