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4月1日报道:42平方米的地下室内葬,可安放8400个生命晶石,平均占地仅0.005平方米。在上海,一座超微占地园区的“藏晶苑”在清明期间落成。自2016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生命晶石”服务以来,已为15万户上海家庭提供服务,以生命晶石为载体的祭祀方式逐渐为市民了解和接受。
位于地下的藏晶苑祭祀区
记者现场看到,“藏晶苑”设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下为祭祀安放区,42平米的空间里可安放8400个生命晶石,平均占地仅0.005平方米。在室内部装饰材料上,使用了最新的环保岩板(烧结密质石材)和24k金复合涂层。这些绿色装饰材料,首次在节地葬产品上得到应用,更贴近节地、环保理念。地下还放置了一块大型电子屏,与专属APP联动,可实现预约祭扫和远程祭扫。在实地祭扫时,亲属也可将逝者的照片、音频和视频在电子屏同步播放。
由于地下主要为安放区,空间较小,地上广场便布置成住祭祀区。树木掩映,花团锦簇,放置着十多台记载生命影像的互动电子屏。方便祭扫市民较多时,能同步进行。
生命晶石做成的饰品
上海安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捷告诉记者,自2016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生命晶石”服务以来,已为15万户上海家庭提供服务。“生命晶石”体积小、形态美、可长久保存,克服了火化后散状骨灰的许多缺点,骨灰体积减量达85%-90%之多,为大幅减少骨灰的安葬空间和多样化安放提供了可能。
陈捷说,市民对生命晶石有一个接受过程,刚开始推广时选择的人并不多,主要是辅助推动其他节地葬的纪念工具。但这几年日渐多了起来,“生命晶石”作为一种微量保存,很多客户家庭安放、随身携带,有了更多选择。
“因为很多人会把生命晶石做成项链戒指等配饰,所以我们也把在珠宝首饰上较为成熟的技术和设计引入殡葬领域,让这些产品不全是深色系,根据个人需要,还可以设计成颜色靓丽、款式潮流的样子”,陈捷说。
最新版《公墓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征求意见稿)上,明确定义墓地为埋葬遗体、遗骸、骨灰和生命晶石的场所。其中“生命晶石”可以选择家庭安放、随身携带等方式,而墓地依然是“生命晶石”的安放地之一,且节地效应十分明显。陈捷透露,早在几年前浦东就建了上海第一座藏晶苑,现在这座可以说是2.0版本,根据这些年客户反馈,新落成的藏晶苑更绿色环保,也更科技智能了。
生命晶石的推动,离不开已逝的上海理工大学乔宽元教授。他是中国殡葬行业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之一,在2015年就生命晶石应用及前景做了大规模调研,并就这一新葬式如何更好地被市民广泛接受提出相应的对策。
乔老于2019年去世,今天上午“晶彩人生云端寄情”——“藏晶苑”落成仪式暨乔宽元教授致敬礼同步举行。乔宽元家属魏东透露,乔老在2015年第一次提出生命晶石后,就跟他的夫人殳老师商量,百年后共同采用生命晶石葬式。如今生命晶石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乔老生前所倡导的殡葬方式正在一步步实现。
为此,“藏晶苑”广场上特别设立了乔宽元教授“纪念椅”,市民祭扫、休息之余,只要手机扫描就可以看到乔教授的生平介绍、著作、视频等,纪念这位先驱者的开创之功。
在福寿园国际集团首席品牌官李经衡看来,小小藏晶苑落成,是从“两增两减”中看殡葬改革。“增”的是墓地所承载的传承信息以及性价比,“减”的则是骨灰量和对土地的节约,平均占地仅0.005平方米,可以说是国内乃至全球最节地的葬式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