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张江示范区十周年:孵化培育在这里“因材施教”

时间:2021-04-07

从800平方米的租赁场地,到2万平方米的整幢大楼;从零开始,到引进企业900家,累计创税8亿元,华东师范大学国家科技园(后简称“华师大科技园”)作为张江普陀园14园里两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张江示范区走过的十周年,也是华师大科技园聚焦产学研成果转化、孵化培育“因材施教”的20年。

“不同于产业园产业聚集、‘产税’为先,科技园更重‘培育’。”华师大科技园常务副总张帆一语道破了这所双创科技园从无到有,从有到专的20年,一以贯之的坚守。

华师大科技园

产学研转化、双创孵化都要“因材施教”

产学研转化一直是中国科创的困境,如何将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积累、发明创新真正送进“寻常百姓家”?华师大科技园的科创孵化就是要打破“沉疴”、“因材施教”。

一套包含了“三大载体”和“三位一体”的孵化服务体系应运而生。

“创业苗圃”“大学生创业基地”“青年创业见习基地”三大载体针对项目雏形、初设公司、有创业想法等不同阶段的学生、创业者开设,整合不同的服务资源,对创业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跟踪服务,从而度身定制专业服务。“毕业之后想要创业,但是缺乏经验,现在先跟着科技园里的创业先辈一起做,看着他们打市场、做策划,积累点经验,心里也更有底了。”一位正在园区见习的学生说。

此外,“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三位一体的孵化服务体系,更是为科创企业“织”起了“缜密”的孵化网。“政策解读、资源对接、发展难点都能找到专人来解答。”上海思来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静洁说。这家缘起学生科创的项目,2015年正式入驻华师大科技园,不论是从扶持政策的力度,还是服务意识上,企业和园区、政府职能部门都有了紧密相连的纽带。“信息在这里是畅通的。”陈静洁说,光是针对科技企业就有不同的微信群,不仅会在群里实时、定向更新相关政策,还组织了多种政策宣讲、科创对接活动。

园区为创业师生提供办公场地

园区支持师生创业,通过多种途径鼓励通过创业将师生掌握的科技成果进行直接转化。园区孵化企业柏观数据科技就通过园区搭建的校企合作桥梁,直接转化应用了大学科技成果。“我们和华师大组建了多个联合研发团队,研发出了多个软件产品,为1000余万人才画像,收集了近3亿条各类数据记录,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相关负责人说。

在这样一套摸索近20年,总结出的一套“因材施教”孵化方法指导下,园区每年成功孵化近40个创业项目。截至目前,孵化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39家,软件企业13家,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2家。

从孵化“蓄力”到成长“接力”,全程保驾科创

为孵化“蓄力”,园区搭建了一个特别的“教授工作室”。在这里集聚了兼备“教育家情怀”和“企业家精神”的一批教授,跨学科、跨专业共同参与,为高校师生开展双创工作保驾护航。

园区企业悦锦软件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就享受了投融资、市场拓展、产学研对接、人力资源、项目申报等多方面、多维度的教授工作室服务。“教授们定期来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做专项诊断和分析,并给出建议,这对我们的各阶段的发展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帮助支持。”公司总经理张吉林介绍道。

据介绍,这一“教授工作室”还荣获了上海市工商联优秀基层工作案例、华东师范大学“三全育人”优秀示范案例。

“从创业的一颗种子,到小苗,直到长成一棵树,我们全程保驾护航。”张帆告诉记者,科技园的职能重前期孵化,而纳入张江示范区的管理范畴之后,张江专项的各类扶持政策,实际是在为这些孵化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成长“接力”。

华师大科技园

张吉林对此也感同身受,他说,在申请到张江专项资金后,对公司的产品研发是一笔“增量扩容”的资金,“从人员成本、测试费用等方面提供了资金支持,助力我们的产品迭代升级。”张吉林告诉记者,从2013年正式入驻华师大科技园以来,企业在张江示范区建设十周年间也得以蓬勃发展,作为一家专注金融监管与合规服务软件解决方案提供的科创企业,目前已与国内130多家银行展开业务合作,公司的年营收也从2014年的260万增长至2019年的5100余万。

据介绍,近几年来,园区有50多家(次)企业(项目)成功获得张江专项支持,总扶持金额超过4000万元。

面向未来,华师大科技园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除了从教育科技的产业定位,逐步迈向智能教育发展,在大张江的政策服务覆盖面上,我们希望可以更加全面,借‘张江’之名,关注小微,进一步做好孵化培育。”张帆说。

丁婉星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021-22899999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上一篇:第八届上交会“大阪府专场”剧透:日本先进氢能源技术集中参展
  • 下一篇:上海新华医院发生火情:已被扑灭,现场无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