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 (记者 宋宁华)浦东“城市大脑”将再升级!今天,记者从浦东新区获悉,围绕重大风险防范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浦东城运中心又推出创新举措:将对涉及经济治理104个场景、城市治理50个场景和社会治理11个场景整合集成,形成10类57个整合场景,改变“单打独斗”的传统治理方式,加快向数字治理转变。
图说:浦东“城市大脑”再升级 浦东城运中心供图
垃圾分类有“数”了
在浦东张江镇申城佳苑小区,一大早,干、湿垃圾清运车陆续开进小区。环卫工人在手机小程序中填入当天的清运桶数,并对分类效果作出评价。环卫工人们输入的垃圾分类信息会同步传输至浦东“城市大脑”。各个区域垃圾清运完成情况的各类数字、质量,都可以在城运中心的大屏幕上一览无余。通过实际数量和控制指标的对比,就能摸清底数,从而使垃圾分类的管理、整改更加有的放矢。
垃圾分类应用场景是浦东城运中心数字治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一个典型例子。浦东城运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浦东作为特大型城区,面临产生点位多、收运覆盖面广、全程分类体系监管难度大等特点,通过物联感知设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监测,从源头收集到中转运输和末端处置全过程智能发现小包垃圾、跑冒滴漏等管理顽疾,整合集成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物业公司和收运企业等市场主体,居委会和志愿者等自治共治组织在内的各方力量,实现治理需求和资源、制度供给高效衔接。
目前,浦东城运中心的垃圾分类场景将全区2662个住宅小区、337个行政村、2441个垃圾产生单位、43627个沿街商铺、91个小压站、12个中转站、4个处置场全部落图管理,通过数据对比、物联感知、视频捕捉等方式,今年一季度已智能发现并处置1457件问题工单。通过开展与实战数据一体的智能化效能评价,加快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不再“单打独斗”
和垃圾分类一样,城市治理中还有很多“硬骨头”,光靠个别部门难以有效提升“绣花针”精细化水准。浦东新区共有120多家养老机构,2.6万多个养老床位,传统管理按照部门“单打独斗”和人工管理模式,监管难度很大。
通过城运中心的深化整合,针对养老机构共制定出38个治理要素,其中城市治理分成场所、设备两大类7个要素,经济治理要素分成人员、资金、制度、证照、经营五大类20个要素,社会治理分成信访舆情、社区独居老人紧急救助,防疫管理三大类5个要素,体现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各方面在社区里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明确了行业监管范围和职责边界,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
电动自行车楼道充电、飞线充电一直是困扰基层的“小顽疾”。物业管理场景通过视频捕获智能识别楼道充电、飞线充电行为,发现后即通过平台推送物业公司加以劝阻,如果劝阻无效,立即通过区城运中心指挥平台推送城管、公安、消防等部门执法处置。同时推送居委会、业委会,通过召开“三会”等方式,商议建设集中充电设施来缓解充电矛盾,实现治理全流程无缝衔接。
“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介绍,场景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的过程背后,是浦东打破部门之间、条线之间、层级之间职责壁垒,坚持以群众和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推动治理流程再造的自我革命。这也标志着浦东已经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初步构建了“四梁八柱”。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021-22899999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