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举行的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总投资4898亿元的216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涉及产业、商业、金融、总部等多个领域。
记者昨天独家采访了多家签约企业,如此大手笔的招商凸现出上海正立足国家战略和自身优势,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持续发力,从而为“十四五”期间经济转型升级、构筑新时期发展优势注入新动能。
近悦远来,高质量产业项目扎堆
此次签约落地上海的项目中,涉及制造业领域的共118项,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三大先导产业占比近半。
在集成电路领域,签约项目共有16个,其中彤程电子项目非常有代表性。该项目计划在上海化工区新建半导体光刻胶及配套试剂项目,可形成年产1.1万吨半导体光刻胶及2万吨相关配套溶剂,进一步推动光刻胶生产本土化。
在生物医药领域,31个签约项目中最具亮点的是上海医药拟在宝山建设上药康希诺疫苗项目。据介绍,该项目以陈薇院士的腺病毒疫苗技术为基础,可年产新型新冠疫苗2亿支;而且,由于项目将通过租赁厂房的模式落地,预计达产速度会超出人们的预料。
人工智能领域共有11个签约项目,包括星宸科技拟在临港新片区建设智慧车载芯片总部和人工智能新领域芯片研发中心,布局以数字化、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车载影像处理系列芯片业务。
高质量产业项目的近悦远来,让经历疫情大考后的上海经济,呈现出足够的韧性和活力。最新数据显示,全市工业总产值今年前两个月实现了40%的强劲反弹,制造业投资更是连续36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填补空白,激活全新发展动能
一批高端装备、新材料领域的高能级项目此次也集中布局上海。在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国产氧化铝连续纤维完成中试,这标志着历时15年的科研攻关走出了实验室。在前天集中签约后,榕融科技计划在临港建设50条高铝氧增强复合材料产线,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动力系统热失控防护等,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和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
氧化铝连续纤维是国际公认的耐高温热端构件新一代主力材料,熔点高达2050℃,可满足在高温燃气环境中长期“服役”的要求,在制备耐烧蚀隔热复合材料方面得天独厚、不可替代。
“落户上海临港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我们第一期投资为38亿元,将来还会继续在临港扩大投资。”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树人在集中签约后忙着投入到开工建设的准备工作中,新的超级纤维工厂将在五月中旬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就将建成。“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计划3年内年产量达到5000吨,我们所有的发展都将‘押宝’临港新片区。”
在临港新片区沿海的另一端,“临港新片区海洋创新园”也获批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这家以“海洋+智能制造”为特色的专业园区,填补了上海海洋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园区的空白。
海洋高新公司总经理陈嘉麟表示,“临港新片区海洋创新园”将持续发挥在上海市蓝色经济领域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以落实国家和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战略、抢占全球海洋经济制高点为己任,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海洋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环境向好,奋力育先机、开新局
据市经济信息化委介绍,216个重大产业项目的集中落地,是上海全力以赴抓招商、引项目、促投资结下的累累硕果。总体上,2020年,全市签约重点产业项目近1200个,新注册企业数41.8万家,同比增长13.7%。2020年日均新设企业1665户,比上年增长12.8%,足以显示出上海作为投资创业的沃土,正在不断向好的营商环境中奋力“育先机、开新局”。
签约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政务服务和项目推进或许更为关键。据透露,接下来,上海将充分发挥重大产业项目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以“特斯拉式”的项目推进为样板,坚持不懈把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好,不断形成完善全生命周期推进体系。据介绍,在去年全市遴选两批、共18个产业能级高、带动性强的百亿级项目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市还将对外推出第三批“特斯拉式”重大产业项目,让“特斯拉速度”在更多项目上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