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徐汇推广片区一体化治理换来居民眼中“环境最好的时候”: 路通了,公园有了,人心凝聚了

时间:2021-07-30

上海南站到上海体育场之间,轻轨高架下,倪晓莺一家在华富小区居住了20多年。今年7月,倪阿姨居住的老公房新加装了电梯。小区旁边还有另外4个小区,均为售后公房或混合房型,周边居民都习惯称这一片为“华富”。

近一年来,华富片区的4个售后公房小区都拆除了围墙,从独立分散的小区整合成了一个“大街区”。拆除的围墙长度有240米,换来的是街区主弄堂从原来的不到3米宽,增宽至6—7米,还匀出了20多个车位。小区绿化不减反增,居民终于迎来了理想中的街心花园。

连点成片治理成为共识

2018年,张华刚来到华富居民区担任党总支书记。面对5个小区合围、只有一条公共弄堂的华富片区,一下子“懵”了。“街区环境差、让人心烦是表象,很多涉及公共区域的矛盾始终没有根治则是内因。”

最显著的矛盾是停车难。狭窄的片区主弄堂里,除了有经常“蠢蠢欲动”想要搭出违建的商户,还有小区之间高耸的围墙,墙内是杂乱无序且不甚美观的绿化。“如果把这些看起来‘乱糟糟’的空间整合起来,停车位是不是也释放出来了?”张华心想。

无独有偶,在徐汇区南部的凌云街道,梅苑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薛菲也有同样的难题。2016年,薛菲刚赴任,就被这片深藏于锦江乐园地铁站背面、沪闵路高架和中环高架之下的居民区所震撼——3个居委会、7个小区、超1万名居民。这个名为“417”的片区里,三条背街小巷均为非市政道路,“违章停车不贴条、道路通行无规律、人车并行无人管”。7个小区还分别聘请了6家不同的物业公司,每一家只管围墙里的一亩三分地。

“资源大家都想利用,但管理成本大家又都不想承担。”不仅薛菲意识到了问题根源,其他的居民区书记、业委会成员和街道管理部门,都逐步形成了共识:成片的居民小区,要站在更广阔的空间,引入更广泛的载体,连点成片开展一体化治理。

党建引领街区集约管理

此前,徐家汇街道乐山新村通过片区一体化治理“脱胎换骨”的先例,给了徐汇区进一步推广片区治理的信心和经验。在漕河泾,街道党工委联合天华实业有限公司、徐房集团、华富居民区等6家单位,成立华富片区综合治理项目临时党支部。党建引领下,如何汇聚各方力量真正打好治理的组合拳?

差不多是去年4月,倪晓莺收到了居委会发放的问卷,上面有一系列关于小区改造的意见征询。这是漕河泾街道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的一份社区问卷,共发放500份。居民对助餐、医疗、日间照料以及亲子活动的需求很强烈。

2020年7月,华富片区同步启动了拆违、道路拓宽、小区围墙拆除等“硬工程”。此次一体化治理,小区内外都统一交由徐房物业管理。“小区围墙打通后,多出来的空间分别用于绿化、停车位和道路通行,僵尸车也清理完毕,未来还要在地面安装地磁感应,引入5G技术和小区中控室,提升智慧社区管理水平。”华富小区物业经理徐先生告诉记者。

在凌云街道的417片区里,除了三条背街小巷全面打通,片区内还增设了口袋公园、“云客厅”等景观空间,新建三座邻里小汇,分别承担亲子活动、便民服务、生态健康等不同功能。

“心桥”搭好“心墙”打开

看得见的桥要造好,看不见的“心桥”更要搭好。乐山片区联合党支部书记陈奎友就曾告诉记者物理空间的转变,最终要打破的,是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心墙”。

片区一体化治理,使徐房物业成为整个417片区的大管家。不仅物业可以从围墙里“管”到围墙外,小区业委会也与商户有了沟通平台。去年7月,虹梅南路126弄商铺自治管理办公室成立,与居民区党总支、小区业委会、物业和区域单位共同形成了“417党建联盟”。

“大家在一个平台多方联动,共同参与街区治理。”在春华苑小区业委会主任郑大芬看来,此刻的417片区,是她自1995年搬到这里后“环境最好的时候”。“路打通了、公园有了,围墙里和围墙外的问题解决了,更重要的是,人心凝聚起来了。”

“只有社区居民接过治理的接力棒,社会企业积极投入资源和专业力量,片区治理的‘一体化’才能真正凸显。”徐汇地区办副主任张滋说,从最初的物业一体化、项目一体化,到后来的机制一体化,徐汇推进片区治理是希望实现居民和社会主体的“价值一体化”,由此激活基层社区的每一个细胞单元,最终实现“让人人有序参与治理的生动实践处处可见”。

  • 上一篇:厚植城市软实力 “两份清单”开创奉贤双拥新模式
  • 下一篇:上海众多企业着力创新内容形式方法 党史学习教育“企业版”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