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程琦9月23日报道: “站着都能睡着”“熄灯就睡了,真是秒睡啊”功力真好,羡慕那些秒睡的人……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呢?
事实上,这些不分场合的秒睡或者快速睡着的,可能不是什么特异功能,而是病了!他们可能得了发作性睡病,也是一种极罕见病。
近日,在一场“关爱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公益活动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主任韩芳呼吁,各界携手助力发作性睡病病患群体走出“困境”。
对患者、社会和经济造成沉重负担
据了解,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由下丘脑中产生下丘脑分泌素的神经元缺失引起的,罕见且严重的、慢性睡眠-觉醒状态不稳定的神经紊乱,各年龄段皆可能发病,我国多于8~12岁高发。主要临床表现为日间过度睡眠,猝倒发作和夜间睡眠障碍等。
由于发作性睡病本身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和家属因为无法对疾病本身做出科学正确的认知和判断,也无法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治疗,误认为是“鬼压床”、“鬼上身”,盲目求医问诊,耽误了病情,也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大量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往往遭受非议,认为他们是懒惰、不上进,嗜睡和失眠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而丝毫不顾他们身体所遭受的病痛。
“为了跟上学习进度,我试过很多方法,风油精涂眼睛,圆规扎自己,初三因为压力,前前后后去了很多医院,也曾一度怀疑自己得了焦虑症和抑郁症,心理压力很大。老师和同学也不断投来异样的眼光。我原本成绩非常好,后来就变成老师眼里上课老睡觉的坏学生。”
17岁的小曹罹患发作性睡病后,曾为了抑制嗜睡、猝倒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偷偷尝试了很多药物,甚至丁二醇(一种化学制品),也曾被不良医院诈骗,在疾病诊疗的路上,走了很多弯路。
另外,发作性睡病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韩芳表示:“在中国,一般来说是这个病高发于儿童,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患上这种疾病,会导致学龄期患者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而且发病越早,其诱发并发症的可能性就越大,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就更大。因此,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这可能会改变他(患者)的一生。”
然而,尽管发作性睡病可诊断可治疗,中国罹患发作性睡病的病患群体的处境,却仍旧严峻。来自外界的不理解甚至嘲弄,对自身病情无法进行科学判断,从而失去最佳诊疗时机,各种并发症引起的进一步身心压力和经济负担。这些都是击垮发作性睡病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各界携手助力病患群体走出“困境”
韩芳介绍说,“发作性睡病在欧美许多国家,已经被列为罕见病范畴,其治疗药物也被称为‘孤儿药’,巴黎第五大学等研究机构也在发作性睡病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影响。”
在韩芳看来:“国内目前虽然尚未有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特效药,但是可以通过药物组合的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帮助患者逐步回归正常生活。随着近几年睡眠医学的发展,患者诊疗的流程有所缩短,但是仍然存在大量误诊、漏诊的情况。”
“对于发作性睡病,首先要患者自身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基层的医生医疗系统要有基础的诊疗手段,最后是希望政府能有一个健全的诊疗体系,尽可能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对此,韩芳呼吁社会对发作性睡病的正确认知,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到发作性睡病这个单病种患者人数极少的群体。“更多的医疗组织和医药企业为发作性睡病贡献力量,无论是对于发作性睡病患者还是整个社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