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4日6时讯(记者 李华侨 张勇 黄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市委五届六次全会也提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持续加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随着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推进,乡村不再是被时代“遗忘”的地方,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在重庆徐徐展开……
环境“金名片”
南岸区迎龙镇龙顶村,一栋栋白墙棕瓦的住宅整齐排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走进重庆市南岸区迎龙镇龙顶村,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旁,休闲广场、便民服务室、农家书屋等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从龙顶村村委会往前望去,一栋栋白墙棕瓦的住宅整齐排列。
“倒回去几年,我们村很少有生人。别说游客,不少年轻人都快走光了。”站在自家门口,59岁的村民黄寿芬感慨,抽水的便池、铺着瓷砖的屋面、硬化的道路,如今村里人也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日子非常盼头。
从留不住人的“脏乱差”乡村,到如今的美丽新农村,龙顶村面貌的焕然一新,是全市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一大早,趁保洁员还没来,黄寿芬把屋前的垃圾又清扫了一遍。随后,她把垃圾分类打包放进门口垃圾车里。
在龙庭雅院农民新村,每家每户门口都放着一个大桶,专门用来盛放生活垃圾。村民散步之余,就会提着桶,将垃圾分类倒在村口的垃圾车中。村里聘请了4名保洁员,负责及时清扫村里公共区域的垃圾。环卫公司定期将垃圾车运往垃圾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
村里道路干净整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2015年,黄寿芬从住了20多年的老房子搬到了龙庭雅院农民新村。房子一楼一底,足足100多平米,地砖、家具、电器一应俱全,而且一打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公路也通到了家门口。
更让黄寿芬欣慰的是,最近一年多时间,村里的环境有了大改观。“以前就是倒在坝子边,到处都是塑料袋和剩菜剩饭,蚊虫苍蝇到处飞,脏得不像样子。”黄素芬说。
农村环境整治,也改变了村民生活的“陋习”。南岸区迎龙镇龙顶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林凤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
龙顶村的村民们在农村生活惯了,种菜、养家禽等习惯一时半会很难改正,刚搬进“新农村”的新房时,还有不少人在门前的花坛里种菜、圈个小地方养鸡鸭,“粪便弄得到处都是,臭烘烘的”。
为这事儿,邻里关系也搞得紧张。村委会知晓后,专门开了好几次院坝会,给大伙做思想工作。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先得改变村民的思想意识。
慢慢地,村民们养成了“爱干净”的习惯,还自觉地在花坛里种起了花、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今年,重庆市南岸区将农村垃圾治理列入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中,计划2019年农村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要达到99%。第一季度的成绩单如何?在龙顶村逛了一圈,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发现,村里的院坝干净整洁,公路两边的花草随处可见,老人带着小孩散步,采摘樱桃的观光客纷至沓来。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环境整治,不仅仅改变了村民的居住环境,《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提到,这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仗”。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了解到,截至今年4月10日,全市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保持在90%以上。此外,重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顺利通过全国验收,成为目前11个通过全国验收省市中唯一合格率达100%的省市之一。
如今,环境优美、乡风淳朴的龙庭雅院农民新村已成为龙顶村的“金名片”。优美的乡村环境引来各地游客,带动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厕改“新生活”
村民家里装修环境很舒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5月,灿烂的阳光照进屋里,47岁的城口县明通镇乐山村村民詹中安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喝着茶。
2018年,詹中安一家通过财政补贴1500元完成了“厕所革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冲水式蹲便器,告别了猪圈臭烘烘的旱厕,让他打从心眼里开心。
“一个坑、两块砖,这就是我家以前厕所的状态。如厕时,猪圈里的猪哄哄乱叫,臭气熏天,夏天还得忍受蚊虫的叮咬。”回想起这些,詹中安就直摇头。
詹中安说,除了自家用的厕所,在农村,要想找个像样的公厕,非常不容易,“一些公厕藏得深,又没有标示,遇上内急,往往只能偷偷地找地方解决。”
“由于管理跟不上,公厕里苍蝇乱飞,下水道经常堵塞,泛出的味道很大。”城口县农村改厕负责人说,卫生差也是让人对公厕望而却步的原因。
村民家门前种满了花草树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在巴南区鱼洞街道干湾村,家家户户都有整洁有序、绿意盎然的庭院。走进杜顺全家的厕所,看到的是齐整的白色瓷砖、干净的冲水式马桶、现代化的淋浴房和院墙外的三格式化粪池。
“改厕时,只需要选好地址,把坑挖好,剩下的事儿都是区、镇、村选的工程队干。改完厕后,家里的卫生死角没了,镇上专门成立了服务公司负责维修,每季度来清运一回,现在基本没有蚊蝇了。”杜顺全说。
来自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市农村卫生厕所累计完成452.5万户,普及率达73.1%。按照计划,2018-2020年,计划三年农村改厕117万户,到2020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将达85%。
数量提上去,质量也要跟上来。在农村改厕建设标准方面,重庆引进三格式化粪池,即每口无害化厕所长4米、宽1.2米、深1米,中间分三道隔室,通过贮存、过滤再排放。粪便经过化粪池发酵处理后,无异味,肥效不减,可直接用作农田绿肥,大大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
这种化粪池操作性强、性价比高,通过对三个大桶进行填埋,采用厌氧发酵,对粪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基本达到了“有棚有盖,不渗不漏,无蛆无臭”的卫生标准。“通过三格化粪池处理后,基本能上可以有效控制致病卫生服务,阻断疾病传播途径。”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治污“无死角”
如果把大江大河比喻为“主动脉”,那么农村的条条河流就好比是“毛细血管”。要净化这些“毛细血管”,就必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
2018年底,重庆首个25户以上重点聚集区污水处理设施在合川钱塘镇长安新村建成投入试运行。由此,长安新村50余户村民的生活污水将在此净化,再排至溪流中。
“过去,村里的生活污水没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农田或河里,污染了环境。特别是夏天,河水臭气熏天,人都不敢靠近。”长安新村村民何巍说,“现在好了,有了集中处理,田里浇水不会发愁了。”
合川位于主城上游,三江汇流,水网密度大,是主城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之一,因此水源保护工作尤为重要。目前合川区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农村因此产生了很多25户以上的人口聚集区,污水产生量与日俱增。
合川区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川区在全面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率先启动农村100人以上重点聚集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2020年实现农村聚集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不仅仅是合川,在重庆,早已开展了乡村污水治理改革,大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8年,重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成为西部地区首个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地方标准。
“重庆积极开展乡村污水治理改革,大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探索建立了在省级层面采用政府平台公司统一‘投、建、管、运’一体化运营的方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余国东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到2018年,重庆已重点推进乡镇和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农村聚居点的污水集中处理,累计建成乡镇及村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417座,让700余万村民受益。
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重庆将建设污水管网1790公里,完成100座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2019年底前,重庆将新增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村200个,整治60个非正规农村生活垃圾堆放点,建成300个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
村民正在家门口坐着休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但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助推了乡村旅游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乡村休闲旅游业接待突破2.05亿人次、同比增长20.6%,综合旅游收入677亿、同比增长32%、连续5年年均增长15%以上。今年“五一”假期,全市乡村旅游继续红火,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重庆,正在进一步实现“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