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安徽:田园综合体成县域经济新动力源

时间:2017-05-09

  “誓把巢湖当水瓢,哪里干旱哪里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安徽省合肥地区流传着这一说法,其背后有两个语境:一是合肥地处江淮分水岭,干旱缺水是江淮分水岭的常态;二是由于干旱缺水,这一地带不适宜种植传统大田作物,发展相对落后。

  如何跳出地理上的困境,实现脱贫致富?四年前,素有“中国苗木之乡”之称的肥西县,遵循江淮分水岭的地理特点,开始在这一带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观光、旅游综合体,即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的“田园综合体”。在肥西县官亭镇,景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官亭林海。

  5月5日,时值江淮初夏,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为了打破城乡文化的藩篱,肥西县在官亭镇游客接待中心开设了咖啡店,置身林荫大道上,一边呷着咖啡,一边欣赏着美景,耳畔不时飘来轻柔的音乐。让泥土气息和咖啡香味齐飘,并不简单。

  保护乡村风貌与提升乡村价值是田园综合体的一体两面

  “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后,此前安徽县域大量集农业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得以正名。

  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乡村旅游人数已占全国游客总量的1/3,而近年来主要城市周边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更是高于20%。在这种迅猛的发展形势下,简单的“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型乡村旅游已难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的新要求,全面升级势在必行。集农业、文化旅游甚至地产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越来越成为一种新趋势。

  “持续推进城乡大建设,等高对接合肥中心城区,全面建成九纵八横、深度融合合肥的交通路网,有序推进老城区综合改造,全力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实现由近郊县向主城区的历史性转变。推动城乡联动发展,着力构建以烟雨水乡、湖光山色、岭上风光为特色的美丽乡村,建成省级中心村38个、美丽乡村示范带6条。”肥西县委副书记李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官亭林海就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休闲旅游不是官亭林海的全部。”李煜希望通过生产、生活、生态的改变,实现农业、加工业、服务业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涵盖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将新型产业与农村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在规划时,就按照多功能、多业态的综合运营去规划设计。

  田园综合体就是城乡融合体

  产业是田园综合体的核心。中央一号文件表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来建设,所谓的“有条件”,在业内看来,是指当地有特色的产业、有特色的人文景观以及生态资源,总归是有特点在其中。

  官亭林海生态区,可以概括为四大板块:农业、文化旅游、农事体验和园区社区化管理服务,由公司化主体运营。城乡融合,先是城乡互动,实现生活、社交、信息的流动,从而实现文明的融合。对村民来说,田园综合体是接触外界、打开眼界的窗口,不同文化在此交融互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肥西在规划时进行了全面统筹。

  在人的层面,不把农民丢到一边。田园综合体是一套综合产业体系,需要集中要素资源对乡村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和运营。在此过程中,肥西利用好农民合作社这一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对土地经营进行中长期产业规划,发展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园区,以此作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基础。而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既可以在其中就业,还可以通过股权、租金等方式获得收益,做到充分参与和受益。如此一来,既培育了新型经营主体,也充分保护了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

  在产业层面,田园综合体的核心产业是农业。当然,为了改善乡村旅游硬件和提升服务水平,对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改造甚至重建,但本身仍是乡村,并且特别保留了乡村的原生态,同时尊重和发扬农耕文明,融合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创新形式,真正展现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和农业特色。

  考虑到农村人向往都市,都市人又想回归田园,当一个城里人和一个农村人面对面的时候,他们很难互融,尽管都有迫切的互动需要,但是却没有很成功的模式可以一揽子解决好这些问题。在官亭林海的周边,肥西县正在对农村进行改造,以官亭林海为中心,逐步向外围拓展。改造的思路是,让城市和乡村实现文明融合。

  “我们有很好的物质基础,三次产业比逐步优化,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超九成。”李煜说。

  • 上一篇:八年跨越 “合肥号”列车驶入新时代
  • 下一篇:一季度安徽家电出口同比增长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