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年中看经济⑥:“高质量”赢得高效益

时间:2018-08-07

来自省国资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省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814.5亿元、利润总额31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64.1%。截至6月末,省属企业资产总额14913.4亿元,同比增长5.8%。截至5月末,与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相比,省属企业资产总额居第10位、营业收入居第8位,利润总额居第3位。

生产经营运行稳健,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今年1月至6月,省属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稳健,产销衔接总体良好。实现工业总产值2266.7亿元、工业销售产值21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5.2%,工业品产销率为96.9%,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钢材、煤炭、水泥、熟料、电解铜、硫酸等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

稳健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营业收入的增长。上半年,29户省属企业中,有20户企业收入同比增长,省投资集团、海螺集团、机场集团3户企业同比增幅超过30%;截至目前,铜陵有色集团、海螺集团、马钢集团3户企业营业收入均超过400亿元。

至于盈利状况,省属企业更是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6月份实现利润总额66.1亿元,再创单月历史新高。“目前,有25户企业实现盈利,较5月末增加2户。其中,海螺集团、马钢集团、省交通控股集团、淮北矿业集团、淮南矿业集团5户企业利润总额均超过10亿元。 ”省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评价处处长张守华说。

记者梳理数据后发现,在上半年省属企业累计实现的311.2亿元利润总额中,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达27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0.6亿元,占省属企业利润总额的87.1%。这反映出企业间发展仍不均衡。今年以来,省属企业效益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贸易类企业效益则有所下滑。

成本费用管控见效,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

除了利润快速增长,省属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还体现在运营质量的提升上。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省属企业成本费用支出总额3560.2亿元,同比增长8.6%,低于同期营业收入增幅2.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8.7%,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海螺集团、华强工贸集团、华安证券公司3户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超过30%。

今年年初,省国资委出台省属企业降杠杆减负债指导意见,建立严格的分行业资产负债率警戒线。加强债务风险管理,建立债务风险定期排查和报告制度,全面落实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组织企业积极稳妥实施第二阶段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引导企业创新开展“提质量、优结构、降杠杆”活动。

一系列防范债务风险举措的实施,带来了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持续下降。截至6月末,省属企业总体资产负债率61.3%,较上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末下降0.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8.2%,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

随着运营质量的不断提升,省属企业价值创造也明显增强,社会贡献作用加大。今年上半年,省属企业实现劳动生产总值888.8亿元,同比增长24.4%,19户企业劳动生产总值实现同比增长,省能源集团、叉车集团、引江济淮集团、皖维集团等8户企业同比增幅超过25%;已交税费总额288.4亿元,同比增长25.1%,海螺集团、马钢集团、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省交通控股集团、皖北煤电集团6户企业已交税费均超过10亿元。

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有序化解过剩产能

支撑省属企业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的,还有深入推进的各项国企改革。

今年以来,我省着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出台《省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稳步推进淮南矿业集团整体上市,有序实施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与此同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也在积极开展中。

“我们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探索开展出资人委派总会计师和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展开‘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目前已印发19户企业的试点方案;铜冠铜箔、皖垦种业、国元农保、华塑股份和长城军工5户企业已被列为2018年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加快‘僵尸企业’处置,截至6月底,已完成和基本完成‘僵尸企业’处置46户。”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项小龙说。

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我省还有序化解过剩产能,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今年4月,马钢集团提前完成年度退出炼铁产能100万吨的目标任务;6月末,“三煤一钢”企业共分流安置职工4961人。 “三供一业”加快分离移交,截至6月底,除边远地区、危旧房等特殊情况的6.4万户外,省属企业已签订分离移交协议户数126.6万,应分离移交户数签约率已达100%,累计开工(完工)95万户,占已签约户数的75%。

省属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去产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僵尸企业”处置等任务仍然艰巨。下一步,我省将着力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督促省属“三煤一钢”企业科学把握去产能力度和节奏,按时保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时,集中开展“僵尸企业”专项整治,推动市场出清。

  • 上一篇:上半年居民消费榜出炉 安徽人均支出8482元排名15
  • 下一篇:九家皖企获准使用地标专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