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8月7日从中科大获悉,中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沈延安教授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林莽博士和美国科学院院士Mark H. Thiemens教授等美国研究人员合作,在研究华南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揭示了雾霾硫酸盐组分存在非常显著的33S和36S同位素非质量分馏信号,结果表明33S的异常来源于平流层(地表以上12-50公里范围)的光化学反应,而36S的异常组成主要是来源于化石燃料或生物质的燃烧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8月6日出版的国际权威综合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近年来,由于人类、工业和自然活动的影响,大气污染和持续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因此研究雾霾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雾霾主要由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碳和黑碳等组成,因此对硫酸盐的稳定硫同位素进行高精度的测定并探索其非质量分馏信号成因,对正确认识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具有指导意义。放射性硫同位素35S只在高层大气生成,半衰期为87天,因此可以有效地对雾霾的来源及物理传输途径进行示踪。
沈延安介绍说,研究结果为雾霾的物质来源、传输途径和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有力的证据。不同硫同位素异常的不同成因,对探讨早期生命演化以及地球早期25亿年之前大气的组成也具有重要的启示。该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利用测试技术的优势,通过与国内外同行合作,为雾霾治理政策的制定以及治理措施的实施做出贡献。(记者 聂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