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也是价值链上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安徽融入新一轮工业革命,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
近年来,安徽以“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制造强省建设行动方案为指引,加快布局先进制造业发展。先后出台制造强省、三重一创、技工大省等9个“政策10条”,制定了实施新能源汽车、中国声谷建设“政策10条”、机器人产业发展等政策文件,分行业进行规划布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基、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1+5”重大工程,培育形成智能语音、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并在区块链、人工智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虚拟现实、量子通信等具有革命意义的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然而,与建设制造强省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安徽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任务还任重道远。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先进制造业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工业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高;先进制造业发展动能不足,融资渠道狭窄,缺乏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夯实发展根基。创新是先进制造业的主引擎,也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安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技术创新体系能力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加强安徽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基地、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各领域、各产业的创新平台体系。然而各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能力尚且不强,还不能满足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需要鼓励创新资源集聚,依托正在推进实施的安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解决行业反映突出的专用设备、材料、工艺等共性问题,以产业化应用为导向开展先进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明确科技研发人员权益,破除科技成果转化藩篱。依托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优化、整合、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开放产学研合作网络,整合分布于全球各地的创新资源,实现安徽先进制造业与全球产业链的“创新共振”和“同频发展”。
科学规划,聚力主攻方向。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做强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方面,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围绕安徽拥有良好基础的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存储芯片、液晶显示等产业,加快研究创新突破,掌握核心技术,注重政策引导,推进首台套技术装备、软件首版次和新材料的快速应用,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传统产业提升方面,大力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纺织、食品加工等安徽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运用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等方式,加大研发,改进工艺,实现“精品制造”和“绿色制造”。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先进制造企业,需要加强政策奖补或创业投资引导;对拥有一定集群效应的产业,需要优化产业分工,促进“过度竞争”转化为“有效竞争”;对较为成熟的行业,需要在创新上给予包容,鼓励攻克共性难题,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
突出质量,提升品牌效应。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质量变革和品牌提升。质量变革,需要对质量意识、品质理念和先进质量管理模式的普及推广,更需要狠抓标准制定。加快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引导支持新兴行业的龙头企业制定引导性的行业标准,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标准。以更严格实用的行业标准倒逼产品质量提升,全面提高行业发展质量,促进安徽制造业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品牌提升,要将品牌价值和品牌宣传有机结合。要加大数据化、定制化、协同化等新型生产模式在先进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广,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态发展,着力增强制造业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将先进制造业品牌融入到城市发展、区域竞争力和行业发展的综合宣传之中,促进制造业品牌与城市品牌共同提升。
产融结合,增强发展动能。金融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血液。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问题。要加快推进产融结合,通过增加有效供给和盘活无效供给双管齐下,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效供给方面,进一步加大政府产业基金的投入力度,围绕智能语音、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以及安徽重点布局的“三重一大”、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向,设立专项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带动更多私募基金、创投基金参与,共同促进先进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先进制造业企业发展壮大。大中型传统企业仍然是先进制造业存量的重要部分,但近年来,在转型过程中,存在较多债务压力,需要进一步发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功能,通过债转股、债务重组等方式,盘活有效资产,释放发展动能。
(许哲宝 作者单位:中科大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