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据皖江在线报道, 在部队,他是优秀士兵,不怕苦不怕累;退役后,他不改军人本色,毅然返回家乡,投身自主创业的热潮,历经磨难后华丽转身――他叫韦红春,辗转多个行业、历经多年打拼之后,当他向记者讲述自己的创业心路时,他依然会强调:“我是个退伍老兵,是军人的经历让我成长,是部队给了我一把通向成功之路的金钥匙。”
向往军营应征入伍
1971年2月,韦红春出生于丹阳镇。儿时的他,就对“军人”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从小就向往军旅生活。1990年,韦红春高中毕业。当年年底,怀着对军营的美好憧憬,18岁的韦红春从丹阳镇应征入伍,光荣地成了一名修建和维护国防公路的工程部队战士。他随部队赴新疆、西藏和太行山一带修路架桥,在高强度训练、工作中学会了坚强。由于他不怕苦处处冲在前,得到了战友们的高度赞扬。他担任过班长,荣获营、团嘉奖各一次,被授予“团优秀士兵”称号。1993年7月,他在军营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部队的生活是我这一生的宝贵财富,”韦红春感慨地说:“(当兵)既磨炼了我的坚强意志,更铸造了一种不怕苦不怕累、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只要是认准的事,我都会义无反顾地干下去。”
返乡创业风生水起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三年后,韦红春恋恋不舍地告别了部队,退伍回到家乡,在当涂钢铁厂当上了一名炉前工。工作中,他不怕苦不怕累,受到领导和工友的称赞。然而,刻板、平静的生活没有让韦红春满足,他用在部队练就的意志和胆识,毅然走上创业道路。
1995年,韦红春正式留职停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当时丹阳老街上有许多卖衣服的商铺,他决定去试试这一行当,开始做起服装生意。卖衣服十分辛苦,常常是白天在摊铺上吆喝生意,夜里2点再坐大巴到常熟去批发进货,白天黑夜轮着转。然而两年拼下来,算算账却没挣到多少钱。
“没挣到钱,但学会了坚强,得到了成长。”他没有气馁,又经营起一家液化气门店,做起卖液化气灶的生意,给几个品牌的液化气灶做代理。期间,朋友之间的一次闲聊,让他对加油站产生了兴趣。他的父母拿出了多年的积蓄,加上他向亲戚朋友借贷了一部分共凑起40多万元,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在丹阳314省道路边投资建起了一个加油站。正当经营逐步走上正轨时,却遇上314省道修路,加油站按照有关政策被整体收购。
加油站经营不成了,2000年,目光敏锐的韦红春又瞄向了超市这一当时乡镇商业的新业态。他果断收购了博望镇一家超市。“因为没接触过这一行当,起步做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韦红春回忆说道。一次次困难,一次次打击,韦红春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了下来。凭借着诚信和勤奋,生意渐渐好起来。他没有停下脚步,为了扩大规模,发展超市连锁,又花了数万元上了一套当时城市里大型超市刚刚才普及起来的电子收银系统,然后分别在丹阳和新市镇开了连锁超市,生意也愈发红火,最高峰时开了8家连锁超市,解决了当地200多人的就业问题。
韦红春没有小富即安。善于捕捉商机的他又看到当时刚刚兴起、乡镇还没普及的KTV行业。经过多方考察,他认为这是一个有巨大市场的阳光产业,果断投资300多万元,在丹阳镇开办了首家KTV,并一炮打响。接着,他先后又在当涂城关和马鞍山市区开办了3家大型KTV。
不忘初心反哺社会
如今,韦红春在回乡创业的路上已经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他的各项事业已发展得如日中天。创业成功后的韦红春不忘初心,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抢险救灾、结对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上慷慨解囊,努力反哺社会。
在他创办的超市和KTV中,他优先录用下岗职工,目前共吸纳200多名下岗职工。近年来还先后主动接收15名退伍军人就业。
2016年7月,博望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他自愿捐助防汛物资,送去价值1.5万元的矿泉水、方便面和其他食品。
每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他都要给丹阳中心学校送去慰问金,十年来,累计送去慰问金5万多元。而逢年过节,他还会给社区居委会五保老人送去礼品和现金。
尽管退伍多年,但韦红春有着浓浓的军人情结,对退伍军人特别关爱。丹阳近城村有位姓张的退伍军人,身患残疾,他送去5万元,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
韦红春说:“是部队送了我一把通向成功之路的金钥匙。”因此,他当兵回来后,常常鼓励镇里的适龄青年入伍深造,几年下来,已有4人陆续在他的感召下应征入伍。
他的辛勤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选为博望区工商联第二届会员代表。谈及未来的发展目标,韦红春不假思索地表示,在创业路上他不会停步,力争把事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共同致富。(记者 王文生 通讯员 刁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