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8月20日从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安徽夏粮播种面积增加,单产下降,总产下降。 2018年全省夏粮播种面积4314.47万亩,增加79.26万亩,增长1.87%。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313.79万亩,增加79.61万亩,增长1.88%。
据悉,夏粮平均亩产372.59公斤,比上年减少15.74公斤,下降4.05%。其中,小麦亩产372.63公斤,比上年减少15.75公斤,下降4.06%。夏粮总产321.5亿斤,比上年减少7.43亿斤,下降2.26%。其中,小麦总产321.49亿斤,减少7.4亿斤,下降2.25%。
导致安徽夏粮产量下降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冬前苗情基础差。去年10月份安徽大部分地区为连续阴雨天气,土壤湿度大、积水多,多数地区小麦播种延迟,尤其是稻茬麦,直到11月上旬才播种完毕,播种周期时间跨度的增大导致区域内小麦生长不均衡,迟播麦小苗、弱苗较多,整体苗情不如上年。
同时,产量形成关键期遭遇不利气候。5月15日后安徽各地出现多次降水过程,并伴有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降水过程导致大部土壤持续过湿,低洼地发生涝渍,影响小麦灌浆乳熟;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小麦发生倒伏,同时适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赤霉病段时间爆发。主要表现一是倒伏:5月15-16日强对流天气,造成部分小麦倒伏,对小麦产量造成影响;二是根系早衰:5月上中旬,冬小麦处于灌浆乳熟期,四个时段多降水过程,16-21日、24-25日出现集中强降水,导致土壤持续过湿,部分农田发生渍涝,小麦出现根系退化早衰,后期出现催熟问题;三是灌浆不充分:光照不足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非常不利,小麦千粒重较上年下降明显;四是赤霉病爆发:由于5月份的连续阴雨天气,部分田地赤霉病病发严重,主要集中在散户地块,减少了前期赤霉病防治工作相应的成效。(记者 汪乔 实习生 王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