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凤阳县:脱贫路上走出来的幸福感

时间:2018-08-21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年来,凤阳县积极推广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大户带动及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新模式,着力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建立了长效稳定的脱贫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借助脱贫驱动之力 贫困户自发图强

立秋已过,早晨的微风夹杂着些许凉意。凤阳县凤凰镇湖东村村民胡泽亮已早早在田地里干活,“这几年湖东村的变化令人难以相信,村子干净整洁,只要肯出力就能有自己的产业,村民们个个干劲十足,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胡泽亮感慨不已。

胡泽亮不敢想是有理由的。就在几年前,湖东村还是一个基础设施不完善、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庄。如今,为了消除贫困,湖东村积极申报扶贫项目:硬化交通道路、建设新农村项目,建设水利灌溉项目……这些脱贫项目改善了村庄面貌,为每位村民增添生活便利。

而胡泽亮是个地地道道勤劳朴实的庄稼汉,几年前,他的妻子得了宫颈癌,干不了农活,看病、吃药、做手术花费了大量资金,让胡泽亮一家成了村里的贫困户。直到有一天,扶贫干部驻村工作队走进了他的家中,给他带来了希望,帮助他走出了生活的“泥潭”。

村里通过351.180大病救助政策给予报销了妻子大部分医疗费用,后又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帮助他申请到低保、光伏发电、生猪代养、产业直补、食用菌分红、户贷企用等项目。

今年,他种植的十几亩水稻生长的很不错,到秋季肯定是大丰收。胡泽亮为自己算了笔账,还完看病、做手术的债,今年还能剩下3万多元。

“除了种地,我啥也不会,是产业扶贫政策和农业技术培训让我这个穷了半辈子的庄稼人对种植更有信心。”现在,胡泽亮还购置了农用拖拉机,实现种植机械化。同时,家门口就有农业技术员,对种植进行全程专业指导,遇到灾害还有保险员主动上门核查、赔付。在2017年年底他实现了脱贫致富。

“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帮助,我一定要继续加油干。”胡泽亮信心满满地说。如今,村里人都会赞胡泽亮一声“种粮能手”,这让他打心底里高兴。

贫穷不是天生的,凤台县设立了多个扶贫工作站积极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充分激发自身潜能,为贫困户“量身订制”技能培训计划,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

并发挥科技园区、农业、畜牧等部门的职能作用,结合贫困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种植、畜禽养殖技能培训,并选派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镇劳动就业站参加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培训,提升贫困户产业致富能力。

下一步,凤台县将深入实施产业脱贫工程,通过引进扶持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通过“四带一自”模式,将贫困户带入市场,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实现乡有主导产业、村有增收项目、户有致富门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户带动贫困户创新脱贫新出路

自己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在凤台县,很多已经脱贫致富的大户,倾其所有,倾其所能,带领乡亲们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前行。

孙多梅是凤台县尚塘镇人,在创业之初,经济拮据,艰苦异常。她借钱盖3间猪圈,购买20头仔猪进行饲养,通过努力、摸索,终于捞到养猪的“第一桶金”。

党的十八大以后,孙多梅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沐浴党的阳光雨露,加之自己的不懈奋斗,很快成为致富一方的带头人,她的养殖场也先后延伸扩大为“凤台县咏梅农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淮南市春绿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她拥有一个大型种猪场、一个钢架大棚种植基地、3个饲料加工销售门市部,年加工销售饲料25000余吨,年饲养量4万余头,年创利润1000余万元。

而她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帮助十里八乡的群众共同致富。她成立的“淮南市春绿养猪专业合作社”,采取了“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通过送料上门赊销给养殖户,让缺资金、无技术的农户先饲养后付款,送仔猪试喂养、出栏后再付款,送技术上门,手把手教养殖户饲养、防疫、治病等办法带动了周边200多农户走上致富道路。

年逾六旬的王文成,是郭王村里有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知依托产业也可扶贫后,孙多梅第一个就想到了王文成一家,打算以“代养猪”的方式帮助他们脱贫。她让王文成到猪场里无偿认领6头猪仔,由自己代养,平时有时间,老王家去个人打理打理自己的代养圈舍即可,出栏后生猪利润全部归王文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0多年来,在亲自上门指导的同时,孙多梅每年都从省、市、县畜牧部门和大型养猪场自费请专家、教授到凤台举办5至7期养猪新技术培训班,累计办班达70余期,受训人员15000余人次,印发养殖技术材料30000余份,增强周边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

孙多梅只是凤台县众多大户中,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典型之一,更多的脱贫户有意识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口,让脱贫工作形成联动效应。

截至目前,凤台县38个贫困村已建成37个畜牧、水产养殖、设施蔬菜、林业等扶贫基地,36个贫困村达标,任务完成率94.74%;特色种养业贫困村完成达标18个,任务完成率81.2%;特色种养业贫困户完成达标1425户,任务完成率90.2%;通过产业扶贫项目、扶贫车间、整合社会化服务、小额金融贷款等带动贫困户5517户,贫困户特色种养业项目覆盖率达85.7%,超额完成任务。

乡镇组织已有林业合作社4个,新注册成立林业合作社10个,县级成立了天香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已吸纳805户贫困户贷款3325万元加入合作社,投资安徽州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用于发展林业中山杉育苗基地建设。计划育苗面积2200亩,550万株。安徽州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每年支付216万元,用于入股的805户贫困户分红,户均2683元。

扶贫路上的好干部甘做扶贫路上一粒沙

“挂职就要挂心,挂心就要安心、虚心、用心。”这是陈景明常说的话,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安心地吃住在村部,全身心投入到陈圩村的发展建设中。2014年10月,凤台县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股股长陈景明,被选派到凤台县钱庙乡陈圩村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三年来,他始终把群众当亲人,尽心竭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今年,陈景明又被确定为全省第七批选派第一书记。继续担任陈圩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陈圩村辖5个自然村,4334人。在下派初期,陈景明就利用近三个月的时间,深入村老干部、老党员和群众家中开展了82次走访调研,并先后召开村党员大会、村片干部及村民代表座谈会28次,认真分析村情,制定了《陈圩村选派任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等。

2017年,陈景明通过与附近村农民经纪人接触,了解到市场上草绳供不应求,本地原材料资源丰富,他寻觅到了商机,回村后与村干部商议,决定开办草绳厂。他们积极向县人武部、县司法局及县扶贫办筹措资金30余万元,让贫困户免费入股草绳厂,并为每户贫困户发放一个草绳机,供他们生产挣取计件工资。草绳厂需要的原材料必须是手工收割的稻草,村里劳力不足,陈景明就带领村支两委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收割稻草。就这样,草绳厂顺利运行了,贫困户收入稳步增加了。

近三年,陈圩村先后招商引资成立6家企业,并创办了两家村集体企业――2座陈圩村光伏电站和恒科草绳厂,使得该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现了村里企业零的突破。

在思想认识方面,凤台县建立“党支部+党员+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让贫困户真正享受到了党的温暖,使党组织像一块强大的吸铁石,把贫困户吸引过来。

全县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县、乡分管领导专职抓扶贫的基本格局,县、乡镇、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在责任压实的同时,由县扶贫办等牵头单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截至目前,已组织全县扶贫干部培训7次,培训人次900余人。

“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在帮扶丁集镇沈庄村方面,县农委负责人带领相关人员,到丁集镇沈庄村调研、召开座谈会,制定了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方案,谋划了沈传旭家庭农场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项目,发展葡萄、酥瓜种植采摘基地50亩,带动贫困户15户以上。

漫步凤台县各村落,一条条水泥路蜿蜒伸向村子深处,道路两旁的紫薇花迎风摇曳,屋舍巷弄井然有序,房前屋后整洁卫生,三五老人悠闲坐在自家门前聆听村级广播……正如村民们向往,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十足。(记者王佳)

  • 上一篇:电网受损设备全部修复
  • 下一篇: 【江淮风暴】公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独占死亡赔偿金 被捕后主动履行难逃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