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的数学老师鲍敏选择去乡村学校支教,她把6岁的儿子带在身边,在母亲和老师的角色中,用柔弱的臂弯呵护着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被很多家长称为“智慧型的好老师”。
教书育人架起真情桥梁
2017年,方兴小学(现名合肥经开实验学校)老师鲍敏,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支教活动,她说服了家人,6岁儿子跟着她去乡村,2岁女儿留在家里交给婆婆照看。
高刘小学原属肥西县高刘镇,区划调整后,仍然是合肥经开区最偏僻的乡村学校。鲍敏担任高刘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班上学生家庭的特殊状况较多。鲍敏多次组织家长会,宣讲先进的教育观念,她的手机成了热线,每天都在和家长沟通。
2017年11月的一天,班上的一名女生没来上学,鲍敏联系家长得知,女生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妈妈一人带两个娃,无法接送女生上下学。鲍敏了解到他们一家是从成都来的外地人,经过再三协调,有一位住在附近的学生妈妈愿意帮助早晚接送这名女生,她这才松了一口气。鲍敏又联系家委会成员,以后谁离接送困难的家庭近,谁负责帮忙。
鲍敏在支教的一年里,课上,给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和质疑思考的空间,培养学习乐趣与创造性思维;课下,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用真情架起师生间的桥梁。
孩子和妈妈一起住乡下
学生和家长面前的好老师,却对自己的孩子感到亏欠。鲍敏周五晚上回家,最小的2岁女儿依旧黏人得很,兴奋得要过了午夜才抓着她衣领睡觉,睡梦中也要喊着妈妈,夜里醒来三四次看看妈妈是不是还在。周六、周日白天更甚,离开视线两分钟就很紧张,女儿总担心妈妈会悄悄走了。周一清晨,“叮铃铃”的闹铃响起,鲍敏看着身边熟睡的女儿,心有不舍,她又要带着6岁儿子坐一个小时车程去乡村。
因为支教要自主解决住宿,鲍敏带着儿子和另一位同事合租房子。为了不耽误上班,前一个月里,她每天起早做饭,把儿子第一个送到幼儿园,下午经常是最后一个接到学校里。后来,有一位住在附近的学生家长了解到情况,主动提出可以早上帮忙送孩子上幼儿园,这一帮忙就是8个月。
除了接送以外,儿子生病看医也是大问题,乡村的卫生院路途太远,鲍敏会备一些常用药。鲍敏说,作为老师,必须坚持把课上完,而有时女儿生病,只能隔着电话问问,视频里看着孩子憔悴的脸,心中充满焦急和无奈。
收获许多支持和鼓励
支教生活中,鲍敏收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高刘小学虽然地处乡村,却有着建校80年的历史,那里的资深老师特别多,大多担任班主任和主课老师,他们工作认真负责又充满激情,对年轻的鲍敏耐心指导和协助。
家长也成为好伙伴,那位主动帮忙送鲍敏儿子上幼儿园的家长,一再说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更不要因此特殊照顾她的孩子。
在提出给学生们举办一场隆重的班级元旦晚会后,得到家长们的热烈响应,纷纷贡献人力、物力,为晚会成功提供帮助,其他诸如学校亲子运动会、歌咏会、六一汇演等,均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让鲍敏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而鲍敏却缺席了儿子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儿童节。那天儿子第一次做主持人,搭班的老师家中有事临时调课,当地教学条件有限,幼儿园节目没有录制视频,鲍敏只拿到几张拜托其他人拍的儿子主持照片。
面对工作及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挑战,鲍敏一直坚守师德,不断地努力着、进步着,用智慧和人格魅力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支教不容易,但为人生添了很多回忆,带来很多的收获。”鲍敏说,希望成为爱生活、爱孩子、爱学生的“情怀老师”。
实习生陶亚慧高莹莹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袁兵/文刘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