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合肥老城焕发新活力:旧时锅炉房变身城市会客厅

时间:2018-09-06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网报道, 曾经污水横流的“美食街”如今整洁有序,曾经的废弃锅炉房也变身“城市会客厅”。在合肥市包河区包公街道,随着老城复兴进程的加快,老城记忆被更好地保护,市井文化被更好地挖掘,百姓生活品质逐渐提高。

昔日美食街不再“油腻腻”

位于宣城路和宁国路之间的前进巷,曾是合肥老城区一条以吃闻名的小巷。林立的小吃店,不仅让周围多所学校的学生趋之如鹜,更是很多美食达人的“打卡”之地。然而,十几年来形成的摊点群,却给宁国新村的环境带来了极大伤害。

“没改造之前,一楼基本全是饭店,油烟多,噪音大,楼上住户窗户都不能开。”宁国新村社区主任王国梅介绍,宁国新村的房子多建于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楼的住房陆续改成了门面房,开起了饭店。再加上流动摊点越来越多,不仅给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影响,也给社区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居民对此一直怨声载道。

去年底开始,包公街道开始对前进巷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巷内的违章搭建进行拆除,对门店“伸舌头”、店外经营的行为进行整治,拆除超出门面的凉棚、门头挑檐等,同时进行立面整治,统一店招店牌。“结合合肥市对小餐饮油烟污染整治行动,我们将54家饭店全部取缔。”包公街道城管办负责人张俊一介绍,经过整治,目前前进巷有门店70多户,已经没有餐饮业。对于原来的餐饮经营户,宁国新村社区也同时做好服务,帮助他们重新寻找店面。

此外,街道还对前进巷的路面进行改造。“现在不仅路面拓宽,雨水也进行了分流。”王国梅介绍,现在走在前进巷,已经没有了油烟和污水的污染,道路两侧整洁有序,居民们也愿意出来散步了,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

旧时锅炉房变身城市会客厅

从芜湖路转上宣城路,在不远的沿街门面后方,可以看见一座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红砖烟囱,那是老式锅炉房的一部分。如今,这座锅炉房已经变身为藏身市井的秘密创业空间――“锅庐”。

昔日锅炉房蝶变成城市会客厅。

据介绍,锅炉房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是合肥最早的四星级酒店齐云山庄的配套锅炉房,兼具洗衣房与简易员工宿舍。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产业升级,酒店引进了新的设备,锅炉房便被废弃,成为一处小型工业遗址。

2017年初,还在印度访学的几位安徽设计师得知该国有资产租赁的消息后,打来越洋电话,租下此地。这群设计师用自己对工业遗址项目的深刻理解,以包容、守护、尊重的态度,将旧锅炉房进行了改造,让它以充满诗意的状态重新面对公众。

历时9个月,设计师们用现代感的钢板搭配着墙面,为净高7米的锅炉房设计了黑色钢板楼梯,划分出角色鲜明的会客空间与读书角落;同时,面对高耸的红砖烟囱、室内顶面烟熏火燎的痕迹,设计师们并没有将其“抹去”,而是在保留原有“合肥记忆”的基础上,打造了一个城市会客厅。城市会客厅被分为上下两层,下层颇具北欧风情,上层则引入爱知书屋,为喜爱读书的朋友开辟一处阅读空间。身在此中,不经意的抬头就能看到因大块玻璃立面而拉近的烟囱景观,一切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很多人将这里称为民宿,但我们更愿意称之为‘SPACE’空间。”该项目的设计师认为,这里是民宿,是城市会客厅,更是一个藏在市井里的秘密创业空间,记录着城市的一段历史。对这些工业遗址的重新设计、结构优化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老城复兴的一种探索。

微综管让老城管理更高效

在包公街道,老城复兴不仅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基础,更延续了老城文脉,留住老城记忆。

按照计划,包河区老城复兴将依托包公园5A旅游景区创建,以锅庐项目切入,推进齐云巷、芜湖路沿线、省体育局地块改造。河滨地块也将加快异地安置,并开发打造“合肥之门”。

为推动老城区高质量发展,在城市管理上,包公街道还注重按照“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出形象”的理念,在“微综管”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手段、精心设计,努力实现城市管理智慧化、系统化、多元化。

以前进巷改造为例,包公街道在前进巷创新试点“微综管”模式,设立“城市管理综合工作站”,整合社区创建、城管、建设、消防以及物业公司、管理公司、志愿者等城市管理力量,在市政设施、公共秩序、市容环境、绿化环保、小区物业、户外广告、违法建设、应急处置等城市管理事务中落实“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明确、查处及时”的执法新机制。

通过实施微治理,包公街道构筑多元化社区治理新体系,固化老城区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成果,打造宜居宜业的品质城区。

(李多庆 黄涛艳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吴碧琦)

  • 上一篇:池州女孩重病痊愈后 想让出扶贫优待:留给更需要的人
  • 下一篇:乘客出租车上落下救命药品 合肥的姐驾车30公里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