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据合肥晚报报道,教师年龄结构不断优化,中小学教师中45岁以下的占67.2%,高校教师中35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主体;全省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开展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改革,建立中小学编制周转池制度……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安徽省第34个教师节庆祝大会暨师德报告会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安徽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中青年教师扛起教学大梁
“近年来,我省教师队伍面貌发生新变化,采取政策倾斜、加大投入、优化配置、待遇保障等一系列举措,吸引各类优秀人才从教。”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其中,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不断提高,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分别达到0.2%、1.8%、17.2%、30.0%、27.6%、36.2%,均比2012年有明显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师生结构比例更趋合理,初中生师比由13.2:1下降至13:1,高中生师比由18:1下降至13.9:1,中职生师比由29.2:1下降至27.4:1。教师年龄结构不断优化,中小学教师中45岁以下的占67.2%,高校教师中35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主体。
高校优秀教师人才不断集聚,其中两院院士5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7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65人,国务院津贴获得者451人。
让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
我省已开展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改革,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重新核算编制,建立中小学编制周转池制度。全面推进“县管校聘”和“无校籍管理”改革,优化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向薄弱学校流动。全省已有4个国家级“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是最多的省份之一。
在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安徽打破“天花板”,已评审正高级职称227人。并且,创新高校编制管理、岗位设置管理、人才评价机制,建立高校编制周转池制度。
率先将高校教师和实验系列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至高校,指导和支持高校制定职称自主评审条件,加强监管和服务。建立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高校绩效考核制度,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创新创造。
“十三五”建设45379套教师周转宿舍
我省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优先补充乡村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从2014年起,就实行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全省统一笔试,累计招聘6万人。
从2009年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每年为农村学校补充约3000名教师,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0%以上,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约占一半。
将农村教师住房全面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逐步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难”问题。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投入6.4亿元,支持经济条件差、地理交通不便的48个县489所学校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3391套,“十三五”期间还将建设45379套。
落实高校收入分配自主权
我省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与中小学教师待遇优先保障政策落实挂钩,把中小学教师待遇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方向、作为各级财政教育资金的优先支出重点、作为统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优先安排领域。
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2013年以来,12个连片特困县向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超过5亿元。全面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实现所有在职在编乡镇工作教师全覆盖,每人每月增加收入200-500元。
并且,改革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审批管理制度,提高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水平。积极落实高校收入分配自主权,允许高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绩效工资分配形式和办法,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