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向东看、往东接 黄山经开区在行动

时间:2018-09-18

中安在线讯 据黄山在线报道,为适应新时代媒体格局发生的新变化,满足人民群众对媒体发声的新需求,今年9月开始,本报策划组织精干采编力量,开展全媒体“走转改”采访活动。今日,黄山日报、黄山晨刊、黄山在线、黄山日报和爱黄山公众号,全媒体同步重磅推出赴黄山经开区采访活动报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黄山经开区主动向东看、往东接的行动和决心。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深入各区县、黄山风景区等一线采访报道,记录所取得的新成就、新亮点。

联调联试融入融合

9月11日,杭黄铁路正式联调联试,这条通江达海路,为黄山加快融入杭州都市圈提供了便捷,带来了发展新机遇,承载着黄山人民致富的梦想。

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黄山日报全媒体“走转改”活动也于当天在黄山经济开发区拉开帷幕。目的是不断增强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锤炼过硬本领,更好地为黄山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

联调联试意味着杭黄铁路即将开通。开通后,我们离杭州越来越近了,融入杭州都市圈越来越便利了。融入,我们如何准备?又准备了什么?在黄山经开区采访时,我们听到看到了许多积极动作。如,他们提出立足品牌、品位、品质,抢抓黄山北站高铁交通枢纽的绝佳机遇,努力使黄山新城成为黄山市的迎客厅、送客厅、留客厅,均是围绕融入而准备,力图在向东看往东接中抢占先机。同时他们提出“发展空间够不够、产业来了承接得了吗?”等问题的自省精神,同样令人深思与感佩。

在媒体融合大潮席卷的今天,如何更新观念,谋求融合促转型,从而更好地发挥党报功能,引导好服务好群众?我们不停地在创新探索。这次我们打通媒体部室之间通道,全报社一盘棋,按照融媒体思维开展的活动,其实也是一次联调联试。我们将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完善,努力讲好黄山故事,展示黄山形象,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融入也好,融合也罢,说到底都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都是为加快建设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而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秉承徽骆驼精神,靠实干靠奋斗去追求幸福,我们一直在路上。

9月11日下午3时53分,杭黄铁路首趟试验列车顺利抵达黄山北站,由此不仅拉近了我市与杭州及长三角城市的时空距离,也让不沿海、不沿江的黄山获得了一份“近水楼台”的交通红利。

打开中国区域经济版图,长三角无疑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如果说新安江是黄山的一条生态特色线,那么高铁就是黄山的一条发展生命线,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黄山经开区要做足融杭的准备工作,抢抓机遇、借力发展。”随着区位优势愈加明显,如何在百舸争流中拔得头筹?黄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金涛思路明晰。

自古以来,从新安江水运、徽杭古道,到徽杭公路、徽杭高速,再到杭黄铁路,交通道路是打通城市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命脉。脉络通,百业兴。

2015年,高铁黄山北站选址黄山经开区,这是皖南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是合福高铁、杭黄铁路、池黄高铁(规划中)、昌景黄高铁(规划中)的交汇枢纽站。

“仅一条合福高铁线,黄山北站日均到发游客1.2万人次,一旦杭黄铁路开通,人数预计将翻番。”黄山高铁客运枢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做好准备,通过提供旅游大巴、出租车、公交车、汽车租赁等多种出行服务,迎接杭黄铁路开通后激增的人流,打通从高铁站到市区、景区的“最后一公里”。

高铁来了,带来的不仅是交通方式的变革,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革新。

黄山与杭州,因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交流合作源远流长。随着杭州都市圈向心力越来越强,吸引着周边许多城市谋求承接产业转移和资源辐射。

“首先,思想观念要做好准备。”近年来,黄山经开区未雨绸缪、苦练内功,拉开了“三纵三横”城市路网框架,引进了旅游综合体、高端商务区、旅游休闲购物区、专业市场、总部经济,建设完善了学校、医院、银行、公园、广场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景观面貌与功能内涵得到双提升,一个形神兼备、秀外慧中的新城雏形勾勒完毕。

“立足品牌、品位和品质,我们抢抓黄山北站高铁交通枢纽的绝佳机遇,努力使黄山新城成为黄山市的迎客厅、送客厅、留客厅。”金涛说。

作为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向东看、往东接,这是黄山经开区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坐标选择,也是黄山未来发展赋予的时代要求。

今年7月,围绕绿色食品、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他们组队赴杭开展产业招商,旨在利用杭州都市圈的都市能级,辐射带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而随着杭州都市圈加快产业梯度转移,不少企业也选择来到黄山,落户经开区。黄山菲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菲英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二期研发大楼正在加紧施工,发展势头蒸蒸日上。“搬到黄山5年来,工程建设从一期发展到二期,占地面积从60多亩拓展到170亩,产品从刹车片到离合器,发展速度非常快。”公司负责人杜孟子笑谈自己是生长在贵州、创业在杭州、发展在徽州。

如今,像菲英一样,来自杭州已落户黄山经开区并正式投产的规上工业企业,有天目药业、紫荆花壁纸、萃华科技、斗禾、南科、富林电子、富源门业、美森科技等9家,产业主要以高附加值为特点的绿色食品、生物制药、汽车配件为主,这与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高度契合。

产业是基础,要素是保障。“高铁通了,人才流动的障碍逐步消失,金融支撑从单一正走向多元,这些发展短板慢慢在补齐。”黄山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凌沧桑认为,高铁经济推动了沿线一体化发展,加速了人才、资源、资本等要素的流动和集聚。

对黄山经开区来说,融入杭州都市圈,不仅是交通的融入、产业的融入,更需要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融入。目前,浙江大学在黄山经开区建立了“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下一步两地将以此为依托,形成“中心专家带着技术成果进企业、企业研发人员带着问题进中心”的互通机制,实现科技成果在黄山经开区转化,助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依靠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黄山经济开发区更名为黄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9月4日,黄山经济开发区更名为黄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家咨询论证会在合肥举行,经论证,与会专家一致同意更名。

从黄山经济开发区到黄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更名,更是一次突破发展瓶颈、苦练自身内功的外在表现。

回望近几年,黄山经开区聚焦三大主导产业,以小罐茶为龙头的绿色食品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以富田精工为龙头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以工业控制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光电子核心器件、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稳步发展。同时,坚持扬优势,走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之路,非遗小镇、徽州印象等项目建设突出高颜值,成为徽州文化产业示范“窗口”和亮丽“名片”,开发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1至7月,黄山经开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财政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53.8%;规上工业总产值26.9亿元,同比增长24.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3%;招商到位资金12.1亿元,同比增长37.6%,超时序完成进度任务。

目标即是方向,差距就是潜力。向东看、往东比,黄山经开区在行动!

  • 上一篇:铜陵市27家企业90余种农产品亮相安徽农交会
  • 下一篇:第四届中国(铜陵)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