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科技(300088)的易主,是一个民营企业在震荡市场中如何化解质押风险的故事,也是一场刚启幕的国资驰援上市公司的“赋能投资”探索。
国资强省安徽近期出现一例精巧的接盘方案。由安徽省属国企牵头,央企和市属国企参与,三方联手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合计不到14亿元现金获得一家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国资方将占上市公司董事会多数席位,但不干预公司经营管理――“不管资产,只管资本”。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相关接盘资金已经全部到位,长信科技实控人变更进入倒计时。安徽省投资集团(下简称“皖投集团”)旗下安徽铁路发展基金(下简称“铁路基金”)携手招商局资本、芜湖市建投,共同发起设立一家特殊目的公司芜湖铁元投资。铁元投资将通过协议方式受让11.81%长信科技股权,同时获得5%股权的48个月表决权,入主上市公司,皖投集团将由此成为长信科技实际控制人。
这是安徽国资近年来接盘民营上市公司的首例。随着交易获得安徽省国资委放行,长信科技将成为皖投集团控制的第一家上市平台。在各地国资出手救援的大潮下,曾经用改革锻造出“海螺水泥奇迹”的安徽国资,能否乘借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东风再添辉煌,值得市场关注。
从“不舍减持”到平仓风险
刚开始,长信科技大股东是想尽量少出让股权,化解大股东的质押风险。长信科技副董事长,实际控制人之一高前文坦言,“公司战略布局清晰,管理团队配合默契,怎舍得出让股权?”
今年是长信科技上市的第八年。这家公司因供货特斯拉中控屏、仪表盘而广受关注,多年来深耕苹果产业链,目前也是小米、华为等高端手机全面屏模组的重要供应商。ITO导电玻璃、触控显示一体化和TFT面板减薄业务三大板块逐渐占据行业领军地位。刚交出的三季度报告显示,长信科技今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71.3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2.93%达到6.08亿元,盈利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若四季度能保持增长势头,今年公司利润有望达到2008年上市时利润的15倍,创历史新高。
长信科技多年受制于股权分散的“阿克琉斯之踵”。公司创业板上市时的控股股东是香港东亚真空,主要为财务投资。2014年东亚真空减持“让路”,长信科技管理层持股平台新疆润丰“上位”成为持股18.97%的第一大股东。后来,长信科技董事长陈奇、副董事长高前文等9名董事高管签署一致行动协议,9人合计控制了23.84%股权,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因业绩向好而自身持股比例较低,自上市以来,新疆润丰和管理团队不仅未曾减持过长信科技股份,更多次自筹资金出手增持。此外,2016年长信科技策划收购锂电企业比克动力,当时为保证收购不致大幅稀释持股比例,力保实际控制人地位,陈奇和高前文出资入股比克动力,以期在交易完成后提升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上述合计逾10亿元的资金主要都来自于股票质押。此外,新疆润丰还作为控股股东向公司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参与人提供了收益保底承诺。资金压力可见一斑。
A股市场的不断震荡,让管理团队持股高比例质押的风险逐步呈现。2017年11月,长信科技股价最高曾达到10.63元/股,但今年公司股价下跌严重,6月27日、28日,新疆润丰及高管个人连续两次补充质押。长信科技停牌转让前,股价已腰斩至5.12元/股。
但市场已无便宜的资金。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券商了解到,今年2月后,各证券公司逐步收紧股票质押融资业务,部分券商暂缓新增股票质押业务或到期不再展期,最近的消息,目前A股市场股票质押的融资成本已经达到7.5%-11%。与“惜售”之情相比,转让股权是用市场化方式化解质押风险的理性选择。但促使长信科技管理层决意放弃控制权的,是安徽国资方面以“管理层不变”为前提,提出一份“赋能投资”的融合发展方案。
安徽国资“3+X”战略落地
今年年初开始,陆续有地方国资与长信科技管理层接触。在市场质押风险累计到高点的今年7月,新疆润丰收到来自安徽省最大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皖投集团的橄榄枝。
皖投集团此前明确提出“3+X”发展战略,要建设基建、产业、金融三大平台,打造若干(X家)控制性的上市公司。资料显示,皖投集团注册资本300亿元,由安徽省国资委独资设立,总计持有安徽铁路基金89.04%的股权,安徽铁路基金正是这次接盘长信科技的主导方。
“用国有企业的实力加上民营企业的活力,探索一条新的路子”,安徽铁路基金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是国资方主动先提出“不干预标的公司的自主经营权”,承诺“管资本”而非“管资产”,控股上市公司,但不干涉公司日常经营,携手上市公司打造大平台、大产业链。
收购方主动提出,长信科技管理层36个月内不离职,并将之作为谈判基础的诚意,减轻了标的公司管理层的一些疑虑。上述铁路基金负责人表示,为保证长信独立运营,国资将只通过“公司章程、董事会、战略”三方面来“管好资本”。安徽国资方将占据董事会多数席位,在7名非独立董事中派驻4名董事。公司也将为长信科技出谋划策,在尊重自主权的前提下,协助其制定发展战略。
三级国企合作成立特殊目的公司,接盘上市公司股权的结构创新的构想来自于皖投集团高层,目前较少先例。“铁元投资”以铁路基金命名,铁路基金代表安徽省国资控股70.82%,招商局、芜湖建投旗下基金“深圳国协一期”及“芜湖产业投资基金”分别参股芜湖铁元14.18%、15%,央企、省属和市属三级国资企业联合入主,这和皖投集团坚持“国有资本放大功能”的风格一脉相承。
用不到10亿元的资金“以小博大”的同时,兼顾双方利益绑定,是交易设计另一大特点。铁元投资通过受让11.81%股权,加上5%的委托表决,以16.81%的股权获得上市控制地位,其中安徽铁路基金实际出资9.985亿元。同时,协议约定原大股东保持8.97%的股权并在未来3年不减持,仅在国资同意下才能增持。
有接近安徽国资的人士透露,进入国资序列将助力长信科技融资等,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后续,安徽国资方面不排除以参与长信科技可转债或筹谋共同设立并购基金,置入优质资产等方式,逐步提升对长信科技的持股比例。
长信科技成为皖投旗下“3+X”战略落地的第一家控股上市公司。回顾长信科技初上市的港资控股时代,香港大股东实际不参与运营。如今国资表态“不干涉”,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是管理层“退回”到二股东位置。
本次股权受让完成后,为保国资控股地位,长信科技原实际控制人之间签署的一致行动人协议将全部解除。高前文称,化解质押危机外,他们更希望主动“拥抱”安徽省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实现优势互补。
融合探路“赋能投资”
这是安徽国资多年来第一次主动控股民营上市公司,方案也得到了国资管理部门高效审核放行。
“国资并非像外界想的流程复杂和行事僵化”,一位接近安徽省国资委的内部人士称。今年3月,国资开始寻觅合适资源,7月开始,铁路基金与长信科技经过三轮磋商,派出四队人马深度调研长信科技芜湖本部和东莞公司,到9月敲定股权受让,双方谈判时间不到百日。招商局和芜湖建投作为跟投方,决策更快。本次接盘股权是为履行国企纾困之责,但首先还是得符合铁路基金投资的硬性标准:首先人员上,标的公司需有优质管理、技术团队;二是在公司层面上,治理规范,财务相对稳健;第三是可以“赋能投资”,布局战略新兴产业,有拓展产业链、产融结合的空间。
目前尚不知下一步具体合作的内容。记者了解到,目前安徽省国资委旗下有29户省属企业,盈利能力在全国居前。在拥有国资方“红色基因”后,除了在融资方面能得到一定支持外,安徽国资方面也将帮助长信科技和京东方、江淮汽车等产业上下游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
在金融投资方面,皖投集团近年来持续探索“供应链金融+基金管理+基金”等产融结合模式,推动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孵化了系列高科技产业公司。去年仅铁路基金的资产总额就达到263亿元;皖投旗下还设了百亿量子基金,和华米科技、科大讯飞等合作设立了语音基金、智能硬件基金等。后续省投也不排除通过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助力长信发展。
长信科技目前正募集资金建设“触控显示模块一体化智能穿戴项目”,瞄准OLED柔性触控显示市场。公司判断,目前国内京东方、深天马等厂家加码柔性OLED面板产能国产化方兴未艾,鉴于柔性OLED在智能手环手表等消费电子上应用广泛,相关市场规模可能由2016年的37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155亿美元。与之配套的柔性OLED触控显示模组也将有巨大的空间。长信科技已前瞻性布局OLED模组领域,实现成熟的硬屏OLED批量出货。
最新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总计3.552亿部,同比下降6%,成为连续第四个季度同比下降,但华为出货量增加32.9%,苹果公司出货量上升0.5%。长信科技通过夏普成功打入苹果产业链,在国产全面屏浪潮里也占得先机,完成供货华为、小米、OPPO和VIVO等品牌中高端手机的转型。
因此,智能手机出货量虽下降,但市场向大品牌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今年前三季度,长信科技三大业务板块产能均供不应求,产品毛利率大幅提升,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扣非利润2.40亿元,同比大增58.74%,利润增幅远高于营业收入31.91%的增幅。子公司东莞德普特的经营模式由OEM向ODM转变,虽然带来了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流在一定时间内减少,但公司认为这一情况到今年四季度可以扭转。从中长期看,公司在车载等中大尺寸触控屏的布局也会迎来收获。
铁路基金相关负责人强调,国资接手目的在于“帮助改善长信科技的经营能力边际”,让长信科技能“跳得更远,够得更高”。他称共同做强做大上市公司,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是国资新实控人的目标所在。
据了解,本次股权转让对价的50%首先用于解除出让方新疆润丰和德普特的股权质押。随着本次股权转让完成,悬在长信科技管理层头顶的质押警报终于完全解除。这正是过去三年里长信科技投资者在投资者平台上反复追问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