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蓝领”培养如何与市场“无缝对接”?

时间:2018-11-24

技工盛会掀起“技能热”

手撕书法、豆腐雕花、气球上切菜……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合肥技工节上,众多技能大师现场秀“绝活”,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从2008年举办首届技工节至今,已有10年之久。 ”谈起当年举办技工节的初衷,合肥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束志伟回忆说,2008年前,合肥属于劳动力输出大市,但随着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劳动力开始由输出向输入转变。而此时,不少本地企业用工难、用工荒现象开始凸显,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为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2008年9月,合肥举办首届技工节。 “设立技工节,合肥开创了全国先河。 ”束志伟介绍。

如今,两年一度的技工节已成为合肥蓝领人才的盛会。从首届技工节的“尊重人才,崇尚蓝领”主题,到第三、第四届的“崇尚技能、改革创新”,再到今年的“弘扬工匠精神,建设技工大省”,不同的主题折射出技能人才工作的变化,体现出党和政府对技能人才工作的更加重视,社会对于技能人才工作的关注和对他们高超技艺的日益尊崇。合肥技工节也从最初关注技能成果展示、劳动力对接合作的单一平台,转变为如今集校企合作、“匠人”汇聚、产教融合、区域协作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综合发展平台。

技工节掀起了“技能热”。与展会现场同样火爆的,还有市场对于技能人才的求贤若渴。 “建筑类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在98%以上。 ”参展的安徽建工技师学院负责人介绍。 “一线的涂装、焊接等操作工人,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的维修维护人员等,都十分紧缺。 ”江淮汽车集团公司培训中心技能业务科长刘家伟说。

“技术工人紧缺依然是普遍现状。 ”束志伟说。据测算,未来几年内,合肥每年新增就业人数约30万人,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能基本满足,但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企业普遍反映,普工难招、技工更难招,技工紧缺逐步从季节性现象演变为经常性现象,少数总需求量不大、但对技能要求较高的工种,可谓“一工难求”。

校企携手培育蓝领人才

一面墙,一张图纸,一批色彩不同的瓷砖,要求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切割、镶贴、勾缝等工艺,制作出规定的图样。在安徽建工技师学院的一间“瓷砖贴面”实训教室内,有着多年一线施工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建筑装饰专业教师陆寿勇正在给学生上实训课。 “瓷砖贴面看似容易,实际上对于细节和质量的要求很高。既要拼体力,也要拼脑力、眼力。 ”陆寿勇说。

“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渠道。 ”安徽建工技师学院副院长任建设说。作为建校时间近40年、合肥地区第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技工院校,安徽建工技师学院每年招生超2000人,目前在校生有5000多人。机电、计算机、建筑类专业因为就业形势良好而最受欢迎。

培养技能人才,企业作用也不可忽视。 “我们属于典型的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汽车制造企业,其性质决定了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高技能员工队伍。 ”刘家伟说。为此,近年来江淮汽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JAC大学,下辖技师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各一所,实现企业职工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前移,累计向公司输送中高级工以上技术工人1.6万名;健全评价激励机制,设置5个等级的员工成长路径,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夯实技能培训平台,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开设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等,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技能大师。

“培养合格的新型技能人才,技工院校需不断‘挖潜’,苦练内功。更需深化校企合作,加速产教融合。 ”任建设说。 “对于在校生,开展‘工学交替’是熟悉企业生产、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就在不久前,我们将电子商务班的几十名学生输送到德邦物流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 ”除此之外,合作企业还参与到学校的招生简章制定、专业培养计划、课程与教学计划设置、学生实训等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也把企业的用人需求、岗位需求等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多年来,学校为安徽南巽、富煌钢构等建筑企业以及科大讯飞、联宝电子、京东方等高新企业输送了大批技能人才。

加大投入提升培养品质

“小型轿车模具的设计和维保,工业机器人还无法替代,需要脚踏实地、精心打磨方能练就过硬技术。 ”在本届合肥技工节现场,江淮汽车轻型商用车制造公司模具钳工技能大师盛保柱表示。 “工匠精神,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有精湛的技能,更要具备创新意识。 ”从业20余载,盛保柱坚守生产一线,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完成了多项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

提升产品品质,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奇思妙想、精雕细琢。然而,长期以来,全社会普遍存在对技能教育的忽视和偏见,技工院校普遍存在着“招生难”现象。对此,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技能人才队伍成长。合肥市政府201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教模式,采取企业冠名、委托培养、工学交替、共同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既有职业院校学习的经历,又有企业实习操作的实践,更有创新创业的舞台。后又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技能强市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保驾护航。 2015年开始,合肥市财政每年安排370万元技工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技工院校的发展,2018年专项资金增加到490万元,2019年预算安排超过1000万元。

“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政策叠加效应的显现,技能人才发展迎来了春天。 ”谈到学校的发展,合肥工贸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朱邦荣难掩兴奋。近年来,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从2014年的700人左右发展到今年的5000余人,年招生量位居全省第一。而这座位于合肥经济开发区的技工学校,也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学生大量进入联宝、海尔、美菱等企业实习或就业,解决了企业用工的燃眉之急。 ”朱邦荣说。合肥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开始,合肥技校招生进入低谷期。从2015年开始招生量逐步回升,2016年全市招生9000多人,去年达到1.9万人,今年超过2万人。

尽管如此,职业技能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学生生源质量有待提高。焊接、涂装等操作工种很难招到人。 ”刘家伟坦言。而很多技工院校负责人反映,因为不少地区为阻止本地生源外流,学校到外地很难招到学生,应尽快破除这种地方保护的壁垒;招考模式应当效仿学历教育,招生使用统一平台,改变学校自主招生的现状和乱象;技术工人培养成本高,优质师资缺乏,要继续加大对技工院校投入力度。 “要加快理顺技能人才教育、评价等相关的体制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尊重创造的氛围,更加关心、爱护技能人才,发挥他们‘能工巧匠’的智慧,让技能人才花开遍地、才华尽展。 ”有着数十年技校办学经历的朱邦荣校长对未来满怀期待。(记者 许蓓蓓)

  • 上一篇:淮南积极救助特殊困难群体
  • 下一篇:【环保督查回头看】清理污水呵护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