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扶贫干部如何“沉下心”“干得好”

时间:2018-11-27

驻村帮扶工作开展17年来,我省选派7批共7000多名干部驻村任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近日,记者深入贫困村,探访部分选派干部――

● “只要一心为贫困户办好事,以心换心把好事办好,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

――五河县城关镇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远

● “有关部门要引导选派帮扶干部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提高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

――省委组织部相关同志

精准施策让难事成好事

“王书记,我亲手做了菜,想请你来我家里吃晚饭。 ”11月19日傍晚,五河县城关镇南村贫困户陈某专程来到村部,有些不好意思地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远发出邀请。去年,他曾在村里扬言要揍王远。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改天我请你!”王远笑着婉拒,又详细询问他最近工作和水果贩运的情况,才起身送他出门。

去年5月,王远从蚌埠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来到南村,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他深入走访村民后,与村干部研究决定建设南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园,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园区建设需要流转土地,陈某的两亩地就在规划流转之中。陈某得知消息非常高兴,同时却盘算着借流转土地另赚一笔“松口费”。他要求王远另外给他2万元钱。 “不给,我就不松口流转土地,让你建不成扶贫园,完不成扶贫任务”。目的没达成,他干脆到村部大吵大闹,威胁要把王远赶回市里去。

幸好,王远在驻村第一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他一方面向陈某宣讲扶贫政策,安排他到村光伏扶贫基地当管理员;另一方面请陈某大伯出面劝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陈某终于主动放弃“松口费”。今年,他又帮陈某争取到5万元小额免息贷款,买了一辆小货车用于贩运水果。陈某脱贫指日可待,打心眼里感谢王远。

“只要一心为贫困户办好事,以心换心把好事办好,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王远感慨,驻村扶贫一年多,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也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感动。

为了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省委组织部相关同志指出,选派帮扶干部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为民办实事;有关部门要引导选派帮扶干部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提高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 “扶贫先扶志,必须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

――濉溪县铁佛镇刘楼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叶红建

● “要想拔除穷根,除了‘富口袋’,还得‘富脑袋’。 ”

――部分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

拔除穷根既扶志也扶智

2017年5月,淮北市民政局调研员、57岁的叶红建有了“新岗位”――濉溪县铁佛镇刘楼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进村伊始,他就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与他们拉家常、聊收入,全面了解掌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思想观念等。

“个别贫困户意志消沉,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叶红建注意到,有贫困户因为长期贫困丧失了生活信心,对帮扶工作配合度不高,整日懒散在家,坐等扶贫干部送钱送物上门。叶红建认为,贫困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贫困户自身没有脱贫志气。“扶贫先扶志,必须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

脱贫先立勤。叶红建带领扶贫工作队,在坚持落实扶贫政策送钱送物送温暖的同时,坚持上门走访慰问,与贫困户面对面谈心谈话,帮助他们客观看待致贫原因,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树立脱贫志气、挺直脱贫腰板。鼓志气、增信心、指路子。刘楼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被调动起来,重新走入田间、工厂,投身劳动。

“要想拔除穷根,除了‘富口袋’,还得‘富脑袋’。”部分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深有体会地说,只要认真落实好扶贫政策,结合实际找准发展路子,坚持不懈干下去,“富口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富脑袋”,让贫困户摘掉思想“穷帽子”。

“扶贫干部既要着力经济发展,也要努力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滁州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激发党员群众积极向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稳定脱贫、持续发展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 “家人需要我,村里的贫困群众更需要我。 ”

――来安县宝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赵明

● “选派单位要当好坚强后盾,落实各项政策待遇,保障工作生活条件。 ”

――来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纪妍

扎根在村舍小家为大家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这句歌词很能引起赵明的共鸣。赵明是来安县委组织部干部,今年4月被选派担任该县宝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每天忙完工作,躺在借住村民家的小床上,他就特别想念城里的家人。

宝山村是典型的山区村、贫困村。村里多山少水,交通欠发达。全村共885户、2805人,贫困户66户、172人,已脱贫55户,还有11户未脱贫,计划今年脱贫7户共18人。这组数据让赵明回家的35公里路,变得很不顺畅,“脱贫任务重,还有很多事要做,下次周末一定回去……”他总是在电话里这样向家人解释。

“家人需要我,村里的贫困群众更需要我。 ”赵明告诉记者,脱贫工作千头万绪,他白天忙于日常工作,晚上趁村民在家时上门走访,好了解他们所思所想,自己根本抽不开身回家。

为安抚好家人,专心投入宝山村脱贫工作,赵明想出了不少好办法。比如,有时妻子下班很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需要辅导作业,赵明就让岳母把孩子作业拍照,通过微信辅导孩子做作业。没时间探望年迈的父母,就提醒自己抽空多打几个电话,陪他们聊聊工作、家常,许诺等忙过一阵子就安心回家……

“想家却没法经常回,牵挂家人却难照顾他们。 ”采访中,许多扶贫干部都表示,他们最担心家里出急事。扶贫干部驻村,大都离家有一定距离,工作又非常繁忙,有时周末也要加班加点工作。 “回家难”,既有空间距离的阻隔,更因为对职责担当的坚守。

“选派单位要当好坚强后盾,落实各项政策待遇,保障工作生活条件。 ”来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纪妍说,要注重关心关爱驻村扶贫干部,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更好地扑下身、扎下根、沉下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记者 朱胜利、丁贤飞)

  • 上一篇:提升城乡文明 合肥改厕十万户
  • 下一篇:民生宣传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