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据合肥晚报报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有到优,改革开放40年,合肥工业华丽转身;
从制造合肥到“智”造合肥、“质”造合肥,改革开放40年,合肥紧抓“工业立市”战略,不断改革创新,在“调转促”中加速奔跑。
今天,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合肥工业的新“动能”,合肥产业升级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合肥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完整产业链让转型升级“后劲足”
在普通人眼中,物流这个行业无非是将物品从一处运输至另一处。实际上,物流系统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程序。
在合肥,一家名叫“井松自动化”的企业,让物流程序更“智慧”。该企业自主开发的视觉移动AGV机器人,彻底解决了传统AGV运行轨迹的各种问题,在全球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制造领域扬起中国制造“风帆”。
出生于1965年的姚志坚,是上世纪90年代的科大学子。毕业后的他在一家国企单位任职,从事自动化专业研发。2007年,他和朋友成立了“井松自动化”,开始了创业之路。如今,井松已经培养了一支近40人的技术研发队伍,每年将不低于5%销售收入的资金投入研发,并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比如遇到障碍物能够重新规划路径以主动避让,能够针对不规则或摆放不整齐的物料完成装卸货等动作。井松本身并不具备视觉识别方面的专门人才,而三十八所的视频感知研究中心拥有专门研究这个方向的博士,因此我们选择了合作研发。”从中科大毕业留在合肥工作,到携手伙伴创业,姚志坚的职业轨迹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合肥。除了人才、营商环境等原因之外,完整的产业链也让他和他的企业“受益匪浅”,“目前企业新址正在建设中,未来,与井松自动化比邻的均是京东方、晶圆等龙头企业。”
完整的产业链,为合肥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充足的“后劲”。
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份,合肥市新签约重点项目共505个,总投资2771.53亿元。新签约项目中,工业签约项目共304个,占项目总数的60.2%。按照工业立市的要求,新项目主要围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与此同时,项目招引中还坚持工业与服务业相融合、产业和配套相融合、宜业和宜居相融合。
好政策成创新企业发展的“定心丸”
中国芯,合肥造。在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展厅里,我省第一片生产下线的晶圆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一片晶圆可以切割成数千个芯片,这些芯片将用于手机、电脑、电视、汽车等生活、生产工具中。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事关国家安全。瞄准这一重点领域,合肥从引入晶合开始不断集聚优质资源,三年内已集聚了129家集成电路企业,覆盖了设计、制造、封测、设备和材料等全产业链,成为集成电路领域的“后起之秀”。
如同合肥工业发展路径一样,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合肥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2016年,继新站区新型显示产业基地等四大基地入选第一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后,合肥正式启动市级“战新基地”建设,从2016年至2020年,设立总规模达到2亿元引导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引领优势的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如今,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工业发展的主引擎。
是什么让战新产业在短时间内聚能爆发?答案很简单,壮士断腕的决心让合肥在战新产业上“铆足了劲”,一波又一波扶持政策“拉拢”了行业领军企业。
今年,合肥发布《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推动源头创新,用政策支点撬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些产业政策不仅把合肥推入经济持续增长的快车道,还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积蓄后劲、积蓄动能。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乐天茵子)
相关新闻
制造业成安徽投资增长动力
12月18日从省统计局传出消息,制造业已成为我省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
1-11月份,全省工业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9.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6.1%,比去年同期提高15.5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7%。主要表现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如纺织业投资增长81%,家具制造业投资增长79.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投资增长51.2%,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投资增长50.2%,造纸和纸制品业投资增长43.2%。
同时,创新驱动成为制造业投资增速回暖的最大动力。1-11月份,制造业中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2%,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5.9个百分点。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熊兆巍11月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
本报讯12月19日从省统计局传出消息,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9、中部第1位。
据了解,上月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6%,股份制企业增长8.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9%。40个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11月份,统计的43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种产量保持增长,增长面为50.2%。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熊兆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