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据合肥晚报报道,发展的难点在哪里,改革的突破口就在哪里。由单个搞活国有企业转到整体搞活国有经济,攻坚措施由“逐步会诊企业,对症下药”变为“借助各种力量,运用各种办法,对国有资产进行战略性重组”……在向上对接中央政策、向下立足城市战略定位中,合肥国有企业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中迅速壮大提高。
政策层面,完善制度框架,搭起国企改革的支柱;试点中,让改革最终与市场经济的规则衔接在一起;监管体制上,科学界定了政府、国资委、出资人、国有企业的分界……如今,合肥国企改革已形成了多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体制改革让企业“火”起来
转型发展,总是与改革的命运紧密相关。变则通,通则达,国企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企业活起来,火起来。
位于庐江的安风风机就是通过改革焕发新生命的典型案例。安徽安风风机有限公司前身是机械部定点――国有中型企业“安徽省风机厂”,2005年底改制成民营股份制企业。改制前,安风年销售收入不过千万,改制后销售收入逐年增加,至2011年就跨过亿元大关;工业固定资产由原来的几百万元增至现在的1亿多元。
在改制中存活下来的安风知道,只有创新才是前行的不竭动力,才能给企业带来永恒的生命力。为此,安风制定了“1234”自主创新战略:“一条发展主线,两类系列产品,三大关键技术,四个应用领域”。创新和努力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光环。安风风机有限公司不仅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全省唯一的中国通用机械风机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也是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火炬计划和省新产品计划承担单位。
除了安风风机之外,安徽恒泰动力也是老树发新芽的代表。始创于1968年的恒泰动力,前身为安徽省活塞厂。2004年初,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安徽省活塞厂处于企业停产、职工思想波动的无序状态。现公司董事长章高伟主动与政府签订了租赁合同,在安置了原企业的180名下岗职工后,投入资金进行设备改造。2005年,完成活塞产量130万只,实现产值3500万元,达到了安徽省活塞厂顶峰时期的生产规模。2006年,董事长章高伟成功收购了安徽省活塞厂。从此,企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
国企人“走”进改革新生活
马钢合肥公司是合肥东部的工业记忆之一,12月4日致敬改革开放40年的央视大型纪录片聚焦马钢合肥公司,并以员工分流作为国企改革的典型予以重点报道。从此,马钢合肥公司也成为合肥国企改革一个亮点,员工顺利分流安置也彰显出城市温度。
《血,总是热的》,这曾是改革开放后一部影片名,而在近日播出的纪录片中,合肥“聚焦”在马钢合肥公司。它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于2015年12月22日彻底关闭。短短十分钟内,回顾了马钢合肥公司的改革历程,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马合公司的人员分流问题,5000余人在企业改革后顺利找到了归属――2016年2月17日中午,员工安置分流方案被马钢合肥公司职代会表决通过,除了部分年龄较大的员工内退,依然在生产的板材厂和总公司“消化”部分员工外,剩余员工被合肥市下辖十余个国企全面接收。
“你好,我是合肥热电集团的,请问你家空调有什么问题?”张永安,现在是合肥热电集团的一名维修工人。三年前,他是钢轧厂电器总作业长,管理着100多人。如今,他和其他维修人员一样背着行李箱走进千家万户。“我们要干出我们的样子,要拿出我们钢铁工人的本色,给大家看一看。马合过来的这些人,绝对不是我们的包袱,是我们的财富。”
曾经繁华虽然不在,但马钢合肥记忆却不曾散去。如今,合肥欲将马钢合肥公司厂区及周边10平方公里区域打造合肥东部新中心。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乐天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