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安徽重点实验室分布:合肥占据半壁江山

时间:2018-12-22

实验室,尤其是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 在此次安徽省科技创新成果展上,一系列诞生重大研究成果的实验室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些实验室各具特色,是合肥智慧创新的发源地。

来,一起领略这些顶尖实验室的风采。

合肥光源 世界领先

先进光子科学技术安徽省实验室

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的先进光子科学技术安徽省实验室,主要依托国际先进、独具特色的先进长波相干光源,开展原创性方法研究,注重功能材料,面向能源科学、光子科学、物质生命交叉等国家战略性前沿基础科学领域,为深入开展物质与生命过程、微观结构等探索提供先进的研究手段,并开展前瞻性研究。

实验室的目标是建成世界上唯一一个依托先进长波相干光源,开拓先进光子科学新领域的国家级科学研究基地。

目前,两个装置已经完成物理及技术设计、关键设备技术攻关,其中红外自由激光装置已完成总装,进入调试阶段;大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搭建工作已全面启动。

在低温强磁场下,利用探针成像技术观测斯格明子,首次实现超薄(5 层)氧化物薄膜中斯格明子的直接观测,对未来利用 THz 和 STM 结合观察斯格明子的动态演化过程提供依据。

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 1 亿度

磁约束聚变安徽省实验室

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建设而成的磁约束聚变安徽省实验室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聚焦核聚变高温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及工程技术研究,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 和我国未来独立设计建设运行的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 ( CFETR ) 奠定坚实的科学和技术基础。

2017 年获得超过 100 秒的完全非感应电流驱动(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EAST 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入选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

2018 年实现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 1 亿度,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物理条件,为未来 ITER 运行和 CFETR 工程物理设计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这些里程碑性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国际首次 实现距离达 7600 公里的洲际量子通信

量子信息科学安徽省实验室

依托单中科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的量子信息科学安徽省实验室,近年来,实验室研究团队相关成果 2 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6 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并多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欧洲物理学会、《自然》和《科学》等国际权威学术机构和媒体评选的年度重大科技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安全距离超过百公里的光纤量子通信和首个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完成世界首个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 " 京沪干线 " 的建成开通;完成研制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 墨子号 ",圆满完成三大既定科学目标,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距离达 7600 公里的洲际量子通信。

量子计算的核心资源多粒子量子纠缠的制备与操纵上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始终保持着纠缠光子数目的世界纪录;光子、固态等物理系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质因数分解量子计算法等几乎所有重要量子算法的验证;首次实现了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能力的光量子计算原型系统;首次实现了十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技术芯片等等。

" 哈佛八剑 " 归国创新创业

强磁场安徽省实验室

实验室拥有国际领先的稳态强磁场装置(SHMFF), 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综合极端实验条件的科学实验平台以及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其中 " 哈佛八剑客 " 归国创新创业的事迹成为了海外归国人员的典型。

强磁场安徽省实验室众多科技成果闪耀,自主设计制造了水冷磁体的 " 心脏 " ――比特片,建成 5 台国际一流水平的水冷磁体,其中 3 台水冷磁体打破世界纪录;自主研制的混合磁体装置实现 42.9 万高斯稳态磁场,有望明年冲击世界纪录;首次实现了单个磁斯格明子的 " 读 " 功能,为斯格明子存储器件的 " 读 " 操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发现稳态强磁场通过改变细胞组分排列抑制肿瘤生长方面的良好应用;打破国外垄断,构建了多靶点、多功能的精准靶向药物检测系统,建成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激酶为靶点的全细胞筛选文库,大力推动我国新药开发的进程。

此外,该实验室独创高通量药敏检测 / 基因测序相结合的临床肿瘤精准用药体系,已为 3000 多例病人进行了精准用药的检测服务并获得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

15 次入选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微尺度物质科学安徽省实验室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安徽省实验室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成就。在量子通信领域实现国际全面领先,单分子科学实现国际领跑,Bio ― X 技术达到国际并跑水平,量子计算领域与国际并跑,新型功能材料领域取得一系列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生物医学研究厚积薄发,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为 NBCNBIC(纳米技术(Nano)、生物技术(Bio)、信息科技(Info)和认知科学(Cong)的多学科)的发展做出来重要贡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 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0 项,其他省部级科技一等奖 19 项;累计 15 次入选中国两院院士评选的 "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是国内获此殊荣最多的研究机构;1 次入选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累计发表科技论文 8714 篇,其中在《自然》、《科学》子刊上发表论文超过 200 篇,累积被引 235476 次。合肥晚报、ZAKER 合肥记者 杨赛君 视频

小资料:

安徽省实验室的分布,合肥占据了半壁江山。

量子信息科学安徽省实验室、磁约束聚变安徽省实验室、先进光子科学技术安徽省实验室、强磁场安徽省实验室、微尺度物质科学安徽省实验室、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安徽省实验室、压缩机技术安徽省实验室、先进激光技术安徽省实验室等。

【专题】安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

  • 上一篇:跨界融合 科技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强大引擎
  • 下一篇:江水西调生态补水工程(合肥市直段)全线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