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汉服的姑娘们为观众派发福利。
身着汉服的姑娘们正在为观众们发放饺子。
演员正在表演变脸。
来自汉服社的成员正在表演舞蹈。
演员们正在表演精彩的戏曲节目。
现场包好的饺子。
观众现场品尝美味的饺子。
中安在线讯 据江淮晨报报道,桌椅、帐篷刚刚摆好,老戏迷们就早早坐下等待。两个多小时的经典黄梅戏、庐剧演出,让戏迷们直呼很过瘾。22日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当天,市民们在庐州府城隍庙里吃着热腾腾的饺子,看着热热闹闹的戏曲节目,还有美丽的身着汉服的姑娘不仅在台上翩翩起舞,更是走上观众席为大家派送城隍庙的老字号零食“贺冬”。这个冬至,虽然有风有雨,但古色古香的庐州府城隍庙内暖流四溢。
老戏迷早早来等待经典戏曲看过瘾
22日下午,现场的桌椅和帐篷刚一搭起来,一群老戏迷就坐下来等待。“听说今天下午唱戏,还有多久开始?”一位孙姓大妈向活动主办方打听起来。她说,自己是一位老戏迷,“最喜欢听黄梅戏,庐剧也喜欢,在小区里也时不时地练练。”虽然天空下起了小雨,但是孙大妈依然决定坐下来等着听戏。“下雨天,听听戏挺好的。”
据介绍,城隍庙里的老戏台是当年按照李鸿章要求仿北京颐和园内戏楼样式重修的,历史韵味十足。如今,又对它进行了“修旧如旧”,焕发活力。当天下午,老戏台上演两个多小时的特色戏曲节目,以合肥市民熟悉而喜爱的黄梅戏、庐剧选段为主,如《状元府》《花园会》《路遇》等。演出中,还穿插了京剧《变脸》等国粹演出,与现场市民近距离接触,让大家忍不住叫好。
看完演出,一位大叔笑着说,“城隍庙一到节日就唱戏,节目也接地气。我家就住在附近,经常过来看,很过瘾。”
身着汉服的姑娘们来“贺冬”老字号美食免费派送
白底绿缘双绕曲裾,外搭黑色绣花斗篷;上红下黑明制交领袄裙;粉色芍药立领袄裙……演出尚未开始,一群裙裾翩翩的汉服姑娘们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据记载,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这个冬至,在古色古香的庐州府城隍庙里,身着汉服的姑娘们给市民“贺冬”,她们不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还将合肥老字号陶永祥的美食免费派发给现场的市民。
“‘陶永祥’的花生,多少年的老字号了,我最喜欢吃,”一位带着宝宝的妈妈接过美食连忙递给了孩子,“快谢谢漂亮的姐姐。”
老字号饺子现场包起来美味又吸睛
在冬至这样一个吉祥的日子里,在城隍庙古色古香的大庙内,现场包饺子、煮饺子、再看着大戏吃饺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当冬至伴随着细雨滋润省城,典雅的城隍庙内冒着热气的手工饺子,不仅让冬至这个传统节日有了满满的“既视感”,更带给了大家一份切身的温暖和相互祝福的喜悦之情。
千百年前,我们的先人便认知到冬至是我国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日子。在这一天到来之后,白天则逐渐变长,黑夜逐渐缩短,万物开始在进入严冬后,重新复苏。因此,“冬至一阳生”,千家万户包饺子、吃饺子的习俗,既是人们准备迎接冬日严寒洗礼的开始,更是奔向新希望的开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天,城隍庙老字号商户五味斋和城隍庙社居委的市民志愿者也来到活动现场。尤其五味斋的四位特派员,不仅端来新调的饺子馅,就连饺子皮也是用擀面杖现场擀出来。地道手艺、传统的佳肴,让过往的游客纷纷驻足。看到这样接地气的节日场景,很多人忍不住连问在哪可以洗干净双手,要亲手在城隍庙包一个节日的饺子。
看着大戏,吃着饺子暖心又暖胃
大戏轮番上演,热腾腾的饺子连煮了两轮。在众人热情洋溢的包饺子行动中,一个个排列整齐的饺子在金色的藤筐里骄傲地舒展着身姿,在被送到五味斋的汤锅里由大厨亲自照料煮熟后,最终带着“锅气”,连汤一起带回到节日现场。
身着汉服的姑娘们再次翩然而至,她们将饺子细心地盛到碗中,再排着优雅的队伍,行云流水般分发到观众手中。如此分享饺子的仪式不是演出却胜似演出,坐在观众席上的游客何曾受过这样的待遇,只见饺子的热气与流动的裙裾一起翻飞,一时间令人不知身在何处。
当每一位在戏台下就座的观众都领到了自己的饺子,戏台上的演出精彩纷呈。大家就这样吃着饺子、看着大戏,无不欣慰又满足。“这个冬至过得真舒服!”当整场活动温馨落幕,观众们也纷纷向演员和为他们服务的身着汉服的姑娘们致意,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和节日里的祝福。
(晨报记者杜华柱琚园园/文李福凯/摄通讯员刘璐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