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据江淮晨报报道,“做手工啊,就是要给这个时代留下一个记忆。”这是王剑作为一个匠人给自己许下的承诺。然而,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合肥机务段的火车司机。二十多年来,王剑的工作时间交给火车,业余时间给了蛋雕。精心、细心、耐心,他也在二者之间找到了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作为一名火车司机,他将对火车的情感赋予蛋壳上的方寸之间。37个蛋壳,雕刻了从蒸汽机到复兴号的火车头,也在方寸之间记录着中国铁路40年的发展史。
从“蒸汽机”到“复兴号”蛋壳上记录火车史
来到瑶海区政务服务中心四楼,十几平米的工作室里,“庐州蛋雕”的牌匾格外醒目。工作室里除了各种各样的蛋雕作品,还有绿植和鱼,足以见得工作室的主人是一位修身养性、热爱生活的人。他就是王剑,今年43岁。
在一个玻璃窗前,一组火车头系列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王剑说,今年正好是改革开放40周年,加上刚刚上线不久的复兴号高铁,他终于在近期完成了这一套系列作品。
“我上班接触到的‘建设型’‘前进型’蒸汽机车,ND2(罗马尼亚进口)、DF4B、DF4C、DF8B、DF11型内燃机车;HXD3C、HCD1D、HXD3D电力机车;还有陆续生产上线的‘和谐号’动车、‘和谐号’高铁和现在时速最高的‘复兴号’高铁……”面对这一个个细微之间的中国铁路发展史,他如数家珍。
王剑拿起刚刚完成的最后一个蛋壳,“这就是代表我们中国自主研发的最快速度的‘复兴号’。”在这一个小小的鸡蛋壳上,为了体现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元素,王剑还加入了代表中华民族的华表、天坛、东方明珠塔以及合肥的天鹅湖、安徽广播电视标志性大楼等,他用一列复兴号,在一个蛋壳上串起了中国与合肥的一个个地标。
十年雕刻赶不上中国铁路发展的速度
这个系列的作品创作周期至今已有近十年时间,王剑最大的感触便是,“我雕刻的速度都赶不上咱们国家铁路发展的速度,真的太快了。”作为一名资深火车司机,王剑对此有绝对的发言权。
1994年,王剑考上了浙江一所铁路司机学校,在那里开始了自己的铁路工作生涯。进入合肥机务段工作以后,王剑在最早的蒸汽机上做过司炉,搞过宣传工作,通过不断努力,最后从火车副司机转正成为司机。“这个工作说辛苦也辛苦,经常夜里开车。但我很热爱这份工作。每次开着火车,想到身后坐着那么多旅客,就会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我必须每一秒都集中注意力,认真对待。”
二十多年的铁路经历,让王剑对火车有着深厚的感情。2009年,他有了一个想法,何不将自己的火车工作与蛋雕结合,在蛋壳上刻下自己经历过的火车,不仅是给自己的纪念,更是给这个时代留一个记忆。
于是,王剑便开始了火车系列作品的雕刻。近十年的时间,一个蛋壳雕刻一列火车,稍微复杂的一个蛋壳就需要一周的时间。十年时间,37个蛋壳,刻下的是一列列飞速行驶的火车,留下的是永不磨灭的记忆。
“中国铁路还在不断向前发展,我会继续雕刻,这是一个不会结束的蛋雕系列作品。”王剑说道。
做手工就要给时代一个记忆
王剑出生于1975年,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前半生与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紧密相连。从火车司机到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州蛋雕”的传承人,他深切地感受着40年来的发展与变化,并做了一个有心人,一一记录。
从小,他就对美术美工有着浓烈的兴趣。“别的小孩上美术课都在‘打酱油’,我却把它当成最喜爱的课。”王剑回忆,就算是语文课本上的一个小插图,他都会努力地将它临摹出来。后来,为了谋一个好的营生,他做了火车司机,但对于绘画艺术,始终没有放弃。1994年,他开始尝试在蛋壳上雕刻,一练就是二十多年。
随着国家对于非遗文化的重视与提倡,他有了十足的信心,开始更加刻苦地钻研蛋雕技术。“我最喜欢在不上班的时候,晚上来到工作室,一个人静静地雕刻。三四个小时,我能将所有的精神都集中于此,这是一种享受。”
一枚蛋壳、一把刀片、一支铅笔、一块橡皮,这就是“庐州蛋雕”的全部。“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最美好的艺术”,这是“庐州蛋雕”的愿景。多年来,和驾驶火车一样,王剑对待自己的蛋雕一直非常严格。“我认为,做手工就要给这个时代留一个记忆。”王剑说,他希望认识他的人每一次见到他的作品,都会觉得有提升,有进步,这样才是对自己、对这门手艺的一个交代。
(晨报星级记者张梦怡/文高博/摄通讯员束靖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