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共享书店调查:不靠“只卖书”的书店怎么活?

时间:2018-12-27

层叠如山岚的书架,竹海造型的顶棚,粉墙黛瓦的书柜,墙面上迎客松的投影……行走在黄山“阅+共享书店”,目光总会不自觉被形形色色的元素吸引。坐落在新安江畔,这家书店也成为黄山市新晋“网红”书店,凭高颜值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这家“阅+”共享书店,由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投资建成,也是该公司打造的第41家共享书店。从去年7月在合肥推出首家共享书店迄今,这种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困境的新尝试一直备受关注,也饱受争议。有人认为它是打着“共享经济”的噱头做营销,也有人认为它是一场颠覆传统书店的革命。

一年多以来,共享书店这种新模式发展的怎么样了?当书店不再以卖书为核心,靠什么赚钱?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带着一个个疑问,走进共享书店并探索其发展轨迹。

各地“开花”多业态打造文化新地标

去年7月,号称“全球首家共享书店”落户安徽合肥三孝口书店,读者仅需下载一款名叫“智慧书房”的APP并缴纳99元押金,即可免费借阅图书。这一新模式极大释放了读者走进书店参与阅读的热情。

合肥三孝口共享书店店长赵世萍向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介绍,自去年转型共享书店后,日均客流达到7000人次,相比未转型前上涨了121.4%,双休日和节假期已达到1.1万人次。

一年多来,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不断拓展新网点,尝试新技术、新模式、新体验,目前共享书店数量已达到50家,覆盖北京、上海、安徽等地区。截至2018年12月10日,APP注册用户超过36.5万人,其中借阅读者超过14万人,总借阅册数超过182万册,读者复借率达到70.5%。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是共享书店借还、实现“共享”的关键所在。

“开业初期,共享书店布点不够多,很多用户反映很喜欢我们的模式,但是距离太远,后来我们合肥市公司通过共享阅读的理念赢得了合肥城市阅读空间的招标,获得了城市阅读空间的经营权,并以馆店一体(图书馆+共享书店)的模式对城市阅读空间进行经营。”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副总经理肖金和说,这些阅读空间分布在合肥社区的周边,极大方便了市民的借还。

此后,共享书店陆续开进了合肥市政务办公大楼、合肥地铁、北京大学,以及多家商业综合体及中学。

不仅如此,“阅+共享书店”已打造成拥有图书、音像、艺术培训、手工体验、文化产品、餐饮娱乐在内的丰富业态。

在黄山“阅+共享书店”,设计师凌啸宇通过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用黄山元素、中国传统元素来打造这家书店。“以此增加读者停留的时间,让他们在不经意间得到文化的浸润。”

“在提供各类‘亲民’服务的多功能环境中,让市民感受到浓郁书香和文化艺术氛围,打造融合文化艺术、体验休闲、创意景观于一体的黄山市文化新地标。”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文消黄山公司总经理谢建青说。

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共享书店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今年的深圳文博会上,共享书店展出了“人脸识别+自助借还”的新体验模式。超过1200人到展位参观,体验群众表示“人脸识别技术和书店书本相结合,刷下脸就能完成借还书,是非常惊喜的体验”。记者获悉,该功能不久也将投入到门店应用中。

然而,共享书店究竟发展的如何,要看读者是否“买账”。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在600名参加问询活动的共享书店读者中,88.61%的读者认为“共享书店”的模式流程方便,规则为读者着想,体验较好,98.2%的读者愿意把产品主动推荐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今年,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将建成60家‘阅+共享书店’”。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副总经理肖金和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2019年,线下书店将再增加100家,线上APP用户预计可达100万。

任重道远探索中成长的“首创模式”

从专属、私密,转向共享、开放,乘着共享经济的东风,读书人的“栖息地”得以延展,其中内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合肥三孝口共享书店的读者留言本上,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看到这样一句话。“有一本好书,是读书人的幸事。与热爱知识的人一同读书,更是幸福中的幸福!”

记者采访中还得知,每一本书借出时,工作人员都会为读者提供透明书壳,书壳上还印有“阅+共享”的特殊标识。“尊重知识的第一步就是保护好图书。”前来借阅的陆女士一边为刚借来的龙应台书籍《天长地久》包上书壳,一边告诉记者。

可保护得再好,经过多次借阅的图书总会变旧,旧书都去了哪里?据三孝口店店长赵世萍介绍,旧书会通过公益捐赠的方式,无偿送给图书资源紧缺的地方。另外,也有一些旧书会以折扣降价的方式,卖给咖啡馆等场所,从而弥补一部分损失。

在书香四溢的共享书店,还能嗅到迷人的花香、咖啡香。这是味道的交织,更是业态的融合。然而,当书店不再以卖书为核心,靠什么赚钱?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杰道出其中的答案:“从单一依靠图书销售获取利润,到‘以图书借阅业务为发起点,吸引客流,拉动周边业态增长’,共享书店的横空出世,促使原来单一的图书购买方式逐渐转变为一种生活方式。”

以合肥三孝口共享书店为例,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图书零售因免费借阅因素下降了12.76%,但是剧增的客流带动了多元及租赁业务的销售大幅上涨。2018年上半年,三孝口书店多元销售收入上涨了26.0%,租赁销售收入上涨了75.66%,总销售收入上涨了19.88%,销售结构中利润较高的文化多元产品占比也逐步提升。

共享书店的阶段性胜利,同时也是实体书店转型的“序曲”。但当下,共享经济典型代表“共享单车”的日子正江河日下,共享书店会不会步共享单车的后尘,成为资本一拥而上的“游乐场”,而后繁华落尽?

对此,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杰认为,“真正的共享是共享美好,而不是共享负担。而读书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曹杰认为,共享书店的出现,降低了阅读门槛,提升了图书价值,让知识得以在广阔的海洋中自由流动。“4万册图书能够创造出180万借阅量”,这与共享书店对国家政策、社会热点、读者兴趣的精准对接紧密相关。每一册图书的高利用率,也意味着共享书店不仅不会造成社会管理成本的增加,还能够极大节约社会成本。

“因此,美好是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共享书店未来的发展,将进一步利用好线下场景,聚焦线上平台,让更多读者在线上平台分享观点、传播知识。为所有人的终身教育学习作出贡献,我们依然任重道远。”曹杰感慨道。

多方探讨共享书店的未来何去何从

近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合肥出席活动时也表达了对共享书店的看法。吴晓波分析说,共享书店首先改变了图书的性质。“书,在书店里原来是拿来卖的,卖给一个人。今天读者不再需要拥有这本书而能够获得书中的知识。”

其次,共享书店改变了书店的空间性质。“我们原来去书店是为了买书,现在书店变成了一个知识的体验中心。”在这个意义上,吴晓波认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其实是在进行一场“革命”,它颠覆了原有的传统书店只卖书的模式。

此外,共享书店改变了发行的性质。“原本一家发行集团新华书店的主要工作是把书从出版社拿出来,放到一个空间里卖给消费者,今天它成为空间的提供商。”

在前不久的长三角文博会中,著名作家六六接受人民网安徽频道采访时认为,所谓“共享”经济重在“享”,而读书这件事就应该实现共享。“一个人的阅读行为被记录在APP里,你在APP里还可以分享阅读心得,寻找到一些同好,找到精神伴侣。这个社交圈非常有意思。”

“共享书店到底能走多远,会不会被全中国所有的新华书店所普及,如果它真的能够被普及的话,这就意味着中国图书市场的一个颠覆式革命式时刻到来了。”吴晓波分析道。

  • 上一篇:2018全国青年游泳锦标赛在蚌埠举行
  • 下一篇:安徽将持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书记、省长作出指示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