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批援鄂医疗队奋战武汉抗“疫”一线28天,与新冠肺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
用生命接力
台海网2月29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24日,福建省首批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进入休整期。
队员们接到这个指令,是在23日晚上。当时,很多人提出,愿意继续在医院留守。这一方面是不忍打乱这里已经步入正轨的工作,再一个原因就是放不下这里的病人。
福建首批援鄂医疗队医师组组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文伟说,坚守抗“疫”一线的这28天既漫长又短暂,困难前所未有,支持也非比寻常。
近乡情怯
吴文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武汉,他有很多师长、同窗、好友,但他从未在同学群里说“我来了”。
“来之前,我就一直关注武汉的疫情。我的很多同学已经在一线昼夜奋战了一个多月,他们才是这个城市真正的捍卫者,我们只是外援。有的同学知道我来了,私下里对我说谢谢。其实,应该是我们谢谢他们在火线上顶了一个多月。”吴文伟说。
不敢说“我来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吴文伟对前方的情况也不甚明了,只知道新冠肺炎传染性极强。“飞抵武汉,静悄悄的机场着实让我吓了一跳。”吴文伟说,那个时候,他才真正感觉到,自己和队员们面对的这个对手有多么可怕。
因为敌人看不见,队员们上阵就要保护好自己,防护装备就成了问题。但由于队伍抽调紧急,福建首批援鄂医疗队携带的防护服不多、不全。战士上前线,必须首先保护好自己,领队宁永鑫反复念叨的十六字方针,摆在首位的就是“科学防护”。治疗上也没有特效药,需要摸索、调整,不断寻找替代药。治疗效果,和病人的情绪状况有关。除了危重症病人,一些轻症患者也让队员们担心。有的病人因多位家人都确诊了,心理打击很大,情绪失常。种种情况,对救治和护理工作都是挑战。
为了安抚病人,队员们反复嘱咐病人:“我们在这里陪你们,等你们好了,武汉好了,我们再回去。”
披星戴月
2月2日,福建首批援鄂医疗队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正式接管4、5楼的两个病区,共90张床位,实行三班倒。有队员这样形容23天的奋战历程:和月亮一起上班,和太阳一起下班。
作为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和第一批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医院,金银潭医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新冠肺炎的治疗走向。有一句话是: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湖北,湖北看武汉,武汉看金银潭。
那时,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和各处的方舱医院还没建好。很长一段时间,金银潭医院成为疫情的风暴眼,收治了大量重症病人。本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最多的时候,福建首批援鄂医疗队负责的每个病区都加到近60张床。出院一批,马上就有新的病人进来。每天,都有公交车载着百余位病人来医院。“那时,一看到公交车来,我们的拳头都不由自主地攥得紧紧的。”吴文伟说。
随着设施日渐完备,各地医疗队陆续驰援,住院病人的增势开始有所缓解。病区快速运转起来,队员们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对工作强度也越来越适应。医生们根据当时最新的国家诊疗指南相应做了方案调整,11位病人参与瑞得西韦临床试验,1人参与输注恢复期患者血浆试验,中医治疗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病人有了明显好转。
吴文伟记得,有位80多岁的老太太,入院时路都走不了,要人搀着。老太太还很消极,不配合治疗,总是把吸氧管拔掉、把输液管扯掉。医护人员们辗转得知,老太太有亲人染病去世,亲近的邻居也不在了,加上老人本身有基础病,觉得自己治不好了。队员们不断地开导她,让她跟家人视频通话,拉着她晒太阳、做运动。慢慢地,老人家的话多了,心态也好了,治疗效果也显现了。出院时,老人抱着医护人员大哭。每一个出院病人背后,都有一段难以忘却的故事。
战斗在风暴眼中的他们,时时感受到来自大后方的关心。福建省委省政府调配的物资不断送来,各界爱心人士也纷纷送来爱心物资和精神鼓励。吴文伟说,每个队员都能时刻感受到,身后有3900万福建人民在坚定支持着他们。
随时赴命
虽然病人陆续出院,但医疗队员们并不敢松懈。吴文伟说,有些病例的病毒潜伏期超过了14天,更有人出院后核酸测试复阳,关于新冠肺炎病毒,医学上还有很多未知。
未来,如果各地城市陆续复工、复学,病毒流行趋势也还可能出现反弹。
此外,新冠肺炎病人仍可能归口化管理。最后的战役,可能就在金银潭医院等定点医院展开。福建首批援鄂医疗队原地待命,如果需要,可立即投入战斗。
吴文伟说,疫情过后,他想再好好看看这个他曾挥洒过青春的城市,看看热闹的楚河汉街,逛逛明媚的东湖公园。那时候,他再联系同学们,拍拍彼此的肩膀,道一声:“辛苦了,兄弟!”
(福建卫生报记者 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