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南平评估调整“生态保护红线”,筑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时间:2020-08-10

台海网8月8日讯 据大武夷新闻网消息  “生态保护红线这条南平的生态底线,正越扎越实。”6日,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已形成阶段性成果,评估调整后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7648.63平方公里,划定比例为29.09%。同时,市自然资源局积极配合市林业部门,开展南平市生态保护红线复核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数据共享和衔接工作,6月22日,市自然资源局与市林业局联合上报《南平市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预案》。七月下旬,上报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成果(含自然保护地)。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要素、是调控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核心制度之一。去年11月,中央发布的《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三条控制线”之一,同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一起,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的“不可逾越的红线”,用其筑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具体来讲,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不是在市域地图上画一条抽象的线,而是在我市地理空间坐标上,用矢量边界线的方式明确识别生态空间范围内‘一块块’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包含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的极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等生态极敏感脆弱区域。” 该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南平实行最严格生态保护制度,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早在2016年,根据国家、省上统一部署,我市及时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并形成划定成果。2018年10月,《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送审稿)》顺利通过审核。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组将我市辖区范围内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观区、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等九大类区域作为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全市划入生态保护红线面积7641.44 km2,占陆域总面积的29.07%,位居全省第二。其中,武夷山市划入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302.43 km2,占陆域总面积的46.46%,占比全省最高。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化,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对于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有了新的更高要求。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相互之间不交叉不重叠,生态保护红线需按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逐一处理矛盾图斑,明确用途导向,同时注重生态保护红线的系统性、完整性,审查其破碎度,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不进城等。这也意味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原则下,处理矛盾冲突,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更加权威、科学、可执行。

南平市将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作为保护闽北绿水青山、厚植发展优势的基础性工作。2019年7月以来,按照国家、省、市部署要求,市自然资源局依托“多规合一”、“划管结合”的总体思路,以既有成果为基础,重点识别存在的矛盾冲突,从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划定界线的合理性、应划尽划等方面开展现有生态保护红线成果自查评估工作。经过多轮评估,共核查冲突图斑88690个,调出图斑83833个,保留图斑4857个。评估调整后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7648.63平方公里,划定比例为29.09%,确保了我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不减少,图斑的破碎度下降,生态系统完整性提高。

“2019年10月至今年4月,我们经过多轮上下沟通协调,对我市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了评估调整。”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评估调整成果进一步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范围,为闽北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构建结构更加完整、功能更加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提供了坚实支撑。(林奥)

  • 上一篇:南平邵武:“夜游”产品激发消费潜力
  • 下一篇:南平老年志愿者十五年如一日免费供应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