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彭,最近干得还顺心吗?”
“都挺好,在这学到不少本领。这不,刚领到了去年的分红。”
24日一早,武夷山市纪委监委干部、下派横墩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荣来到锦绣园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看见贫困户彭金福正充满干劲地清洗鹅栏,于是有了这一问一答。
可在两年前,彭金福完全是另一副样子。
2018年5月,王荣刚下派到横墩村,第一次到彭金福家中走访时,还没走进家门,就听到一阵争吵声。彭金福在大声责骂儿子贪玩,不好好读书,小伙子也不甘示弱地顶嘴说彭金福“懒汉”。经过一番长谈,王荣了解到,其实彭金福并不是真“懒”,但因妻子瘫痪多年,他要照顾妻子的饮食起居,同时觉得周边也没有合适的活干,于是,一家人就这样靠着低保生活,日子过得越发紧巴。
彭金福家的状况,给了王荣很大的触动,“很多贫困户不是不想脱贫,而是不知道怎么脱贫,关键要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为了摸清贫困户情况,王荣带着村干部逐户走访,了解每户的致贫原因、劳动力状况、是否有技术特长等,并和村两委干部商议,决定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帮助他们脱贫。
说干就干,王荣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产业帮扶资金,扶持村里锦绣园等3家合作社建立扶贫产业基地。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有了分红,有了工作,贫困户就有了“造血”功能,脱贫也就有了指望。
和合作社商定后,王荣找到彭金福:“靠天靠地最终还得靠自己,在村里的合作社打工,既方便照顾嫂子,又可以学些种养技术,两全其美,多好啊。”
“这么多年,一直靠党和政府的帮助,但等着给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我去试试!”彭金福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一早,他就去锦绣园基地,从打扫卫生、清理池塘到饲养鹅苗,每一件事都干得认认真真。一年下来,工资加分红,彭金福一家收入3万元,顺利脱了贫。
脱贫还要保障不返贫。为此,王荣和村干部一起组织起了劳动技能培训,贫困户们参加的积极性都很高,通常一个教室坐得满满当当。
稳定的就业和收入,点燃了很多像彭金福一样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如今,横墩村走出了一条“村有产业、家有就业、户有分红”的扶贫新路子,合作社发展蒸蒸日上,同时带动了100余户贫困户脱贫。(来源:大武夷新闻网 文/林李冰 熊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