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木偶剧院,市民游客正在观看木偶表演。(林劲峰 摄)
台海网10月5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世界宗教博物馆、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见人见物见生活的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多面”泉州,在“双节”期间,能给游客们带来怎样的体验?
这几天,记者采访了青年、建设者、旅游达人等群体后发现,他们“打卡”泉州的方式不再浅尝辄止于自然景区和城市地标,而是更渴望深层次的文化体验,更希望赴一场有温度的旅行。
深度打卡 30名营地学员来泉“搜神”
“我们将在这座‘三步一古迹、五步一庙宇’的世界宗教博物馆,展开一场‘搜神记’。”前段时间,微信公众号“706青年空间”推送了《十一营地:泉州搜神记,民间信仰人类学田野调查》一文,称要在泉州开展一个以泉州地区的民间信仰为主题的营地课程,为期7天。
营地课程负责人杨树说,此前,他们团队决定做一个与民间信仰相关的项目时,曾在朋友圈里咨询,结果许多圈友首推泉州,理由是此地为“中国的众神之城”。为此,课程开启。10月1日,30名学员奔赴泉州会合。之后,他们开展地毯式探寻,走进开元寺、府文庙、天后宫、关帝庙等寺庙宫堂,走入街头巷尾,和本地群众面对面交谈,为主修课程《“半城烟火半城仙”——泉州民间信仰初探》及“民间妖怪研究、民间信仰与经济变迁、宗教与神学研究”3个主题寻找鲜活、生动的调查素材。
“终于深刻感受到了‘走在泉州,你会看到落日后的众神,你也会看到破晓后的众生’的真谛了。”一名学员忍不住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作为负责人,提前3天来泉州踩点的杨树,感受更深。他在朋友圈中发出的一条心得可验证:方圆3公里内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儒教,在这千年历史中,持有不同信仰的人,是如何打交道?“在泉州,不需刻意探寻,我也能和各种宗教文化撞个满怀。这样的方式,我觉得挺有意义,相信学员们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说。
沉浸式打卡想再来泉州N次
提及泉州,城市研究策展人齐晓瑾曾说:“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从来都不在博物馆里,而在寻常生活的一呼一吸中。它的古老并不流于形式和物件,而是一种至今犹存的气质。”这种气质,一直吸引着万千游客慕名而来。来自广西的旅游达人殷忠银就是其中一名“粉丝”。
国庆前夕,他带着7个好友自驾而来,开启第四次泉州之旅。这一次,他当起了导游,带伙伴们深入古城背街小巷,感受沉淀千年的文化,更感受原汁原味的市井烟火气。“我迷恋古城的古香古色,迷恋西街原住民的怡然自得,也迷恋这里的姜母鸭、土笋冻、炸醋肉、五香卷、永春白鸭汤等泉州美食,同伴们也频频点赞。后来,我们还去了安溪感受茶文化。”殷忠银开心地分享,“泉州是一座静谧古早的宝藏城市,我还想再来N次。”
而在华侨大学医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丁飞艳眼中,泉州初印象,更像是作家舒婷《籍贯在泉州》中提及的“凉茶摊、扁食担,碧绿的盐水桃儿,浇了红糖浆的热豆花三分钱一碗的好时光”的样子。
昨日,她慢游了中山路、西街、金鱼巷,把感受记录于日记中:大多数人讲闽南语,老婆婆头上戴着鲜艳的花,走起路来很利索;当地人对陌生人很有礼貌也很热情,小事情都愿意帮忙;他们喜欢品茶,仿佛茶里加了糖。“9月中旬我才到华大报道,第一次邂逅泉州,感觉很不错,像认识了挺久的朋友。”她说,以后有空了,还要深度游。
温情打卡亲人兄弟相伴游山看海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福厦客专6标段项目的不少建设者的家属,专程从武汉飞来泉州,与家人团聚的同时,也就近到石狮的宝盖山风景区和红塔湾海岸公园游玩。与之同行的,还有项目部的100多名同事。
在石狮宝盖山风景区,爬山之外,大家认识还了解了南宋时期建设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标姑嫂塔;在红塔湾海岸公园,大家尽情享受蓝天白云、阳光沙滩,领略“红塔夕照”。
项目部副总工罗长维看着身边的妻儿,又看看正在烧烤的同事们,心里暖洋洋的。“平日里,大家忙施工、赶工期,这样欢乐温馨的画面还真不常有。”他说,事实上,除了亲情,许多人心里更藏着一份兄弟情谊,希望通过聚会的形式,让友谊更绵长。“明年这个时候,许多人可能会到其他项目,下一次相聚不知何时会再有,所以这一次的景点游玩,更赋予了一份温情。”他说。
(记者 吴丽娇 通讯员 占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