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残疾大学生和低保户残疾人子女大学生就读高校,致力于从根本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圆梦行动”,造就脱贫攻坚生力军
台海网10月2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如何有效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最好的办法。
“残疾大学生和低保户残疾人子女大学生属于特殊弱势群体。因家庭经济困难,大学学费对于他们而言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果能让这些孩子接受教育,就有可能从根本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造就一支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生力军。”福建省扶贫基金会负责人说。
要帮就帮最无助的人
“真不敢相信,如果没有‘圆梦行动’,我怎么能顺利就读大学?”小花(化名)的母亲是聋哑人,父亲在动了一次大手术后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不仅没了经济来源,还欠下了一笔债务。为了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弟弟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入读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时候,小花在当地申请了助学贷款。当得知我省有“圆梦行动”时,小花马上申请学费补助并获得批准。从就读第二年起,小花的学费就由“圆梦行动”帮助全额支付了。之后,小花考上了专升本,本科期间她的学费,“圆梦行动”照样可以帮助支付。
小花是福建省扶贫助残大学“圆梦行动”的资助对象之一。2015年,“圆梦行动”在我省推出。在大学生中,有没有人因为家庭贫困可能无法就学?在这些人群中,哪类人又最需要帮助?经过多次实地走访和调研,“圆梦行动”确定帮扶对象为省内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就读国内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残疾大学生和低保户残疾人子女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可按照实际在学时间凭每学年学费收据申请学费补助,补助金额以每学年7000元为上限。资金由福建省扶贫基金会向社会募集,省残联每年申请部分省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给予支持。截至2019年12月,“圆梦行动”共筹资1355.5万元,资助了2310人次大学生,其中,残疾大学生533人次,低保户残疾人子女大学生1777人次。
“如果没有社会的帮助,残疾大学生和低保户残疾人子女大学生很难顺利完成学业。要帮,我们就帮最需要帮助的人。”福建省扶贫基金会负责人说。
帮了就帮到底
是不是将可能辍学的残疾学生和低保户残疾人子女学生送入大学就大功告成?不是的。“福建省扶贫助残大学圆梦行动”的帮扶计划很彻底。
扶贫先扶志。“我是一名先天性的残疾人。肢体的不健全,导致我性格内向、心理压力大,不愿意与人沟通。”一位曾经受助的残疾大学生说。心理贫困,是“圆梦行动”要解决的问题。
“圆梦行动”在服务对象的就读过程中,注重给予其心理健康建设和学习生活的多重关心帮助,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特别是针对资助对象的各种心理问题,给予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给予其精神帮助和心理疏导。
福建工程学院有个大学生关爱联动中心,它是该校和省扶贫基金会联合成立的。中心针对弱势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建设和人文关怀安排研究课题,在对弱势群体提供学业帮扶、心理情感支持等方面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该校的毕业生刘文富就是受益者之一。大学4年,他每年都能享受到“圆梦行动”的资助。因为来自贫困残疾人家庭,刘文富的性格相对内向。不过,4年的大学时光里,他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次、其余奖学金9次,获省级奖项1项、校级和院级奖项各20余项。他还曾担任学院主席团两委办公室主任、辅导员办公室助理等职务。这一切的改变,刘文富认为应该归功于大家的帮助,“学校的老师、辅导员和团委干部经常关心我,还为我讲述突破困境的励志故事。这让我充满了希望,也打开了心扉”。
不仅如此,社会各界还关心着残疾大学生和低保户残疾人子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省残联下达文件并协调各企事业单位提供岗位,在用人时向残疾大学生和低保户残疾人子女大学生倾斜,保证他们充分就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大学生就业办公室和“就业红娘”机构,为就业困难的特殊弱势群体大学生寻找和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保证了“圆梦行动”资助的大学生全部就业。
来自平和的学生赵奕琛基本失明,听力也不好。去年,他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平和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帮他推荐到一家计算机公司。由于该公司的员工需要频繁外出工作,这对身体不便的赵奕琛来说压力很大。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后,当地的人社部门又帮他安排到平和县富源农产品公司上班,从事电商的相关工作,赵奕琛非常满意。
引领社会助残助学风气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顺昌第二中学高中二年级(5)班的语文课上,赵易文老师正带着学生们学习《书愤》。
赵易文性格随和,是以优异成绩从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的。她父亲身体残疾,常年吃药,家里仅靠母亲打零工及低保收入维持生计。“圆梦行动”解决了她大学4年所有的学费。在校期间,她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她考取了顺昌第二中学的语文教师岗位。她心存感激:“如果没有‘圆梦行动’,我可能上不了大学。我选择师范类专业,就是希望尽己所能回报家乡,并且能够帮助更多学生回报家乡。”
卢芷媛和卢芷倩是双胞胎姐妹。她们的父亲肢体一级残疾,常年瘫痪在床,靠母亲护理,经济拮据。大学毕业后,姐妹俩分别在顺昌县双溪街道西岗社区和顺昌县郑坊镇团委担任志愿者工作。作为共青团“三支一扶”项目的参与者,她们努力为家乡的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
5年来,“圆梦行动”帮助了众多残疾大学生和低保户残疾人子女大学生顺利入读大学,而这些受助大学生的自强不息也鼓舞着社会各界进一步伸出援助之手,给全社会营建了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
2020年6月初,省扶贫基金会和省残联、社会热心企业经过共同研究,计划继续开展“扶贫助残大学圆梦行动”,进一步造福贫困学生,为保证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成果继续作贡献。(记者 吴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