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充实基层人才、强化科技应用、减轻社区负担——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要巧做“加减法”
台海网10月25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目前,福建省共有城乡社区和行政村17091个。近年来,全省各地相继推出一系列创新做法,综治工作绩效连续多年居全国先进行列,2019年位列全国第二名。
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20日,在省政协“加强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创新”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基层干部踊跃发言,直面挑战与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共绘基层社会治理新蓝图。
“一核多元”激发治理活力
“把社会参与作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的重要渠道。”省政协课题调研组盘点我省创新实践时指出,我省积极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现有社区社会组织4.73万个。疫情防控期间,全省10.6万名社区工作者、65万名志愿者、200多家社工机构、7000多名专业社工投入社区防控,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作出了重要贡献。
调研报告建议,采取项目化运营方式,对适宜采取市场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应尽可能交由社会力量承担,大力培育发展与社会治理服务事务相关的社会组织。
同样以疫情为启示,省政协常委吴棉国在专题发言中提出,要强化“一核多元”的协同治理格局——“一核”是指基层党组织,“多元”是指社会组织和群体。
会场上大家一致认为,发动多元力量参与的前提,是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个“根本点”。怎样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头堡”作用?调研组建议,明确各级党委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责任,成立省委城乡基层社会治理领导小组,建立省委基层治理议事协调机制,市县党委相应成立领导小组。
对此,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现场回应称,省委已成立省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了基层社会治理专门工作组,建议依托这个专门工作组,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持续加强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配合基层党委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基层社会治理正确方向。
减负聚才提高治理效能
在协商会的即席发言环节,举手者络绎不绝,最终有14人“抢麦”成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畅所欲言。
“我在社区治理方面提三点建议:第一,进一步推进基层社区减负。”作为首位视频连线发言者,厦门市湖里区金安社区党委书记吴丽敏直奔主题阐述了三点建议,第一点便跟减负有关。
吴丽敏建议,理清职能部门和社区的权责边界,不以“属地管理”摊派任务;以“数字福建”为依托,整合省市区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简化表格、台账、图片等资料,少些痕迹印证,多些实绩考察,把社区干部从各种材料、迎检、会议中解放出来,回归本位服务居民。
在介绍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经验时,泉州市洛江区委政法委书记黄清凯建议,为网格员减负,实行严格的网格任务事项准入制度,防止出现“网格化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的情况。
对此,调研组提出了解决方案——建立村(社区)权责清单,实施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和准入制度,明确村(社区)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反映群众意见建议等职责;清理规范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机构、挂牌、报表和考评事项。
省民政厅负责人表示,将组织实施“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减轻社区负担,方便群众办事。
在为基层减负支招的同时,不少与会者认为,应进一步充实基层人才队伍,提高治理效能。在省政协委员庄宝玲看来,人才留不住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仍存在的问题,应创新考核机制,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
“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与专业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省政协委员彭军指出,近年来,大学生村官、驻村第一书记在新农村建设及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建议从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中,选派更多政治素质高、观念能力好、服务意识强的干部到基层挂职,这样既可以帮助基层提升治理水平,又能够帮助基层培养治理人才。
科技支撑夯实治理基础
智能治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省将科技应用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撑,持续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推出闽政通、公安治安便民服务等应用软件,建成智慧安防小区426个、“雪亮工程”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点61万路,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农村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69%。
调研报告、专题发言和即席发言中,都提到了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构建区块链赋能下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等建议。
听取大家发言后,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积极回应。针对社区治理方式中,科技支撑基础比较薄弱的问题,省民政厅负责人表示,将推进“智慧民政”建设,按照统建共享原则,建设民政“一网通”和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等内容,横向整合民政部门在社区的各类应用,纵向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民政政务事项协同办理,为社区服务、自治、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省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互联互通、安全保密、运维规范”的社会治理基础数据库,统筹推进政法机关的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行政等平台建设,加强对个人和数据隐私的保护;会同有关业务职能部门,加快区块链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应用场景试点,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记者 林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