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三江口第一村”“福州艺术门户”“都市最美村落”的定位,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结合保存下来的农田、池塘、燕山等景观,挖掘历史文化底蕴,让耕读文化传下去、千年古村活起来——
走近梁厝 聆听文化心跳
台海网10月23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9月底,位于福州三江口片区的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对外开放,古道街巷、古建院落、花田景观充分还原耕读文化历史原貌,成为“打卡”新地标。
国庆中秋假期,这里有农耕农具、茶道、花艺、琴棋书画等休闲文化展示,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体验返璞归真的古村落生活。
千年古村展新颜,活力从何而来?金秋十月,记者走进这个“都市最美村落”,聆听文化心跳。
大波斯菊掩映下的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格外迷人
田野气息让游客慢下来
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距福州市区不足20公里,紧邻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由福泉高速、规划中的永南路、贻燕路及梁厝河围合而成。
漫步梁厝,满眼苍翠,丹桂飘香,路两旁的大波斯菊随风摇曳,古厝间的片片田野孕育希望,顿觉心旷神怡。
按照“三江口第一村”“福州艺术门户”“都市最美村落”的定位,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结合保存下来的农田、池塘、燕山等景观,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正全力打造古祠澄波、村田映画、榕荫溪韵、奎星揽胜、旧圩新市、甘井巷深、龙瑞叠翠、梁厝古今等“梁厝新八景”。
街区内一棵酷似长颈鹿的树下,林小雨一家正在合影留念。“这里文化厚重,乡野味浓,很适合一家人放下脚步慢慢品味。我们一大早开车过来,孩子玩得很开心,都不想走了。”林小雨指着正在埋头吃草的两只羊驼说,这是孩子们亲近自然、亲近文化的好去处,梅涧书院后庭空地上摆放的传统农具、农器也是孩子们的最爱。
梁厝街区项目部负责人林建军介绍,福州古厝保护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本着“还原历史、修旧还旧、传承文化、活化利用”的保护规划理念,有序推进街区工程建设,打造城区最美田园景观,还原村落本真,合理布局业态,增强游览体验。
“我和室友结伴来这里游玩,可以聆听悠扬的琴声,也可以吃到刚刚出炉的柴灶锅边,还可以坐下来喝茶看书,好不自在。”在福州大学法学院读大二的小林说,梁厝传递了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
耕读文化下的历史村落
吃草的羊驼
梁氏宗祠成标志性建筑
梁厝绵延至今,已逾千年。梁氏后人在这方宝地,亦耕亦读续文脉。
这里文风鼎盛,是理学传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从宋至清共走出27名进士,历史上出现福州一带“无梁不开榜”的盛况。清代两江总督梁章钜家族和中国近代科技翻译家梁鸣谦家族两脉人丁兴旺,“一村两院士”“夫妻双教授”被传为佳话。
“耕读文化下的历史村落,是我们的定位,也是我们的最大特色。”林建军说。
作为省级文保单位的梁氏宗祠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元朝时扩建,现为街区标志性建筑,也是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点。
宗祠前的双福广场由厚重的石板铺就,上面还有两个巨大的“福”字地雕。“双福广场前还原了旧有水塘,引闽江之水环绕整个村落,打造‘古祠澄波’景观,让我们找到了儿时的记忆。”村民老梁感叹道。
远远望去,宗祠墙上一对嵌贴瓷盏圣象栩栩如生,格外显眼。待近处看,只见圣象脚踏八宝,背驮插着画戟的花瓶、玉磬,神情庄严而又不失灵动。圣象身上镶嵌着梁氏族人家家户户捐献的百余个白瓷酒杯,让人过目难忘。
进入宗祠大门,正中挂着烫金匾额,上书“贻燕堂”。据介绍,梁姓始祖梁汝嘉当初择燕山而居,以“梅涧”作为讲学场所。与其私交甚笃的理学宗师朱熹到此讲学时,见燕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燕子,亲笔题写“贻燕堂”三字相赠,取遗留给后代子孙久安乐业、以谋幸福之意。
“贻燕堂”旁挂着三个“福”字,此为清道光皇帝亲笔御书。如今,梁厝围绕“福”字做文章,福街、双福广场、迎福广场、福塘、福林、福田和福橘将成为新的地标和符号。
古祠澄波林善传 摄
千年古刹记录海丝文化
今年1月,福州提出探索古厝活化利用新路径,进一步推进古厝保护,以实现古厝保护与民生改善、城乡建设相得益彰。
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历时300天修缮的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一期,现已芳华初现。现有的唐、元、清等古建筑30多处,正被活化利用,有的改造成书吧,有的改造成茶馆,还有的改造成展示馆……
和三坊七巷、上下杭、朱紫坊等历史文化街区一样,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同样由福州古厝保护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旨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古民居是不可再造的,如果毁掉,就遗憾了。”闽籍知名航天专家黄春平在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发布新书时由衷感叹,“福州古厝保护得很好,以前有三坊七巷、上下杭,现在又有梁厝。”
建筑是历史的缩影,古迹是文化的传承。梁厝千年古刹龙瑞寺始建于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比鼓山涌泉寺还早7年,它庇护了梁氏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将领英豪,民间还流传着诸多传说。
“大雄宝殿现存22根覆盆柱础瓜棱形石柱,为典型的唐代石构件,在福州地区古建筑中甚为罕见。此外,大雄宝殿殿基的12面青梨石高浮雕,都是唐代原件。其中的八蛮贡象,已被文物界公认为海丝的重要实物见证。”林建军说,这些石雕与殿内保存的柱子同为唐代遗物,200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瑞寺原来还有国宝级的文物陶制双塔,每座塔身有1038尊佛像浮雕,又被称为“千佛塔”,现安放于鼓山涌泉寺,为研究宋代建筑风格及陶瓷技艺提供了宝贵实物。
“下一步,这里将结合千年古寺的历史积淀,打造文化教育娱乐休闲的精神家园,游客来此可以体验禅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温暖、真善美和禅境。”林建军说。 (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