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68岁的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村民王光朝想不到,自己会“老来创业”,成为这个刚刚摆脱贫困的乡镇里最年长的一名“创客”。
王光朝的“创业项目”,是他位于下党古村的“幸福茶馆”。从寿宁县城出发,沿着一个多月前刚竣工的二级公路行驶,青山绿水的画卷渐次展开,美不胜收。40分钟后,一片极具闽东特色的老建筑群出现在眼前,这便是下党古村。继续前行100多米,一阵阵欢笑声传来,在“幸福茶馆”里,一群来自省外的客人一边喝茶,一边听王光朝讲述着下党30年来的巨变。
让王光朝决定创业的理由,正是这些沧桑巨变:下党的路越修越宽,游客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现在下党迎来了大发展的最好时机,全乡男女老少都动起来了,看不到一个闲人,我这个老头子也不能闲着。”王光朝笑着说。
曾经的下党是深度贫困地区,20世纪80年代建乡之初,无公路、无电灯、无自来水、无办公场所、无财政收入,“五无乡”曾经穷出了名,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
巨变,从修路开始。1991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关怀下,全乡男女齐上阵,下党乡第一条通乡公路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顺利建成通车,群众彻底告别了肩挑背驮的历史。经过几次优化升级,如今一条12米宽的快速通道把下党和外面的世界牢牢地连在一起,群众高兴地称,下党通上了“高速公路”。
路通了,王光朝把自家老房子装修成了别致的茶室,开起了这家“幸福茶馆”。坐在茶馆里,窗外便是潺潺流过的溪水、沿溪而建的步道。喝上一口暖心的茶水,深秋的寒意瞬间被驱散。如今,不少来下党乡的游客都会到“幸福茶馆”喝一杯“扶贫茶”,听王光朝讲一段精彩的脱贫故事。通过“家门口创业”,如今王光朝夫妻俩一天最多时能卖出2000余元的茶叶,年收入超过6万元。
“过去我们肩挑背驮才能看到外面的天,现在坐在家里就能与世界同步。”谈起今天的好日子,王光朝喜上眉梢:“茶馆的名字,就是想告诉每一位客人,我们今天可幸福了!”(记者 陈弘毅)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