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漳浦:盐田亮如镜 汗滴化白 “雪 ”

时间:2020-11-17

▲晨光熹微中,盐工们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

  台海网11月16日讯(通讯员洪锦城记者刘龙文/图)“咕咚——咕咚——咕咚”。朦胧中,随着一双大手猛力推开耙子,池子里的水发出悦耳的撞击声,如同律动的乐曲,飘散于广阔的盐场上空。

  这是10日凌晨5时许的漳浦盐场,晨光熹微,在一万余亩的盐田中,三四百名工人,头戴斗笠、脚踏水靴,分散于不同的工区。立冬过后的逼人寒气中,这些朴实无华的劳动者开始了一天辛勤的劳作——耙收新盐,沥干、搬运、堆坨、包装,继而又旋盐……如此循环往复。

  位于漳州东南海域的漳浦盐场,又称竹屿盐场,是福建三大重点盐场之一,年产原盐超过5万吨。该盐场建设于1958年,是继莆田盐场、泉州山腰盐场后的福建第三大国有盐场。在漫长的60多年岁月里,漳浦盐场恪守南方海盐传统制法,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输送优质原盐。

  6时20分,簇新的太阳如约而至,偌大的一个盐场像是从一个幕布后被推了出来,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阳光下,四四方方的盐池星罗棋布;一堆堆“雪”已经被铲进了板车里;路边堆起的一大坨白花花的盐上,工人站在上面挥动铁铲,在蓝天下像一个擎天的巨人。

  这些可爱的盐工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富含丰富微量元素的食盐送到了千家万户的饭桌上。

  和竹屿许多盐工们一样,今年48岁的陈新安将青春奉献给了盐场,现在他已是漳浦盐场场长助理。据他介绍,和北方晒盐长期结晶的方式大规模生产相比,以福建海盐为代表的南方晒盐工艺,则遵循纳潮、制卤、结晶、旋盐、扒收、淋卤、归坨等严格的流程。海水经过6天“六步走水”后,形成高浓度卤水,卤水随后通过闸口进入结晶池,再经历七道结晶池后,此时卤水中的氯化钠逐渐达到饱和,开始析出晶体。

  这是整个晒盐过程中最辛苦的环节。为保证原盐颗粒均匀,在夏天,盐工们旋盐通常始于每天中午11时30分左右,每个小时进行一次,每天要开展五六次。

  完成旋盐后,结晶池中便布满细密的盐晶。此时原盐晒制并未完成,盐工们还要在清晨时分将新盐扒收至结晶池边上的淋卤台上,通过小坨淋卤,以沥干卤水。剩余的卤水既不能浪费,也不能直接原地结晶,还需要通过沟渠排出并回到起点,经过冲淡处理后再重新利用。

  两三天后,原盐生产才大功告成,等待运送到加工厂筛选、分级、加工、检测、包装,最终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

  • 上一篇:漳州技术调查官首现生态环境案件庭审
  • 下一篇:漳州高新区又开工两个学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