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设四好农村路 畅通乡村振兴道
“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建成农村公路1212公里——
台海网11月15日讯 据闽南日报报道 入冬的云霄县火田镇白石村,依然游人如织,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唤醒了沉睡的村庄,一辆辆疾驰而过的私家车,载着游人来到这个美丽的村庄。古茶体验、田园趣味、民宿度假……游客在这里玩得不亦乐乎。村里的农家乐生意兴隆,红红火火,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当年的白石村坐落于海拔1000多米的大茂山半山腰上,连接外界的只有一条村民自费修建的3.5米宽水泥路,交通的闭塞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016年开始,随着精准扶贫、园林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全面铺开,白石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改善基础设施,这场“修路革命”也随之不断升温。随着圆白线旅游道路、大帽山古茶树道路、三县交界处道路等总长58.75公里的乡村道路建设完成,路通了、车多了、人也来了,“四好农村路”打通了白石村“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白石村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生态村、福建乡村旅游特色村,列入福建省传统村落、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白石村村民近年来的切身体会,同时也是我市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十三五”期间,我市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和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建设。
五年来,全市建成农村公路1212公里,提升安保工程2027公里,改造危桥104座,农村公路“毛细血管”持续打通,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覆盖广度、通行畅度、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路容路况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出行环境得到根本改变。
此外,我市按照“六稳”“六保”工作的要求,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实施一批具有资源路、旅游路、产业开发路性质的“三产路”建设,促进旅游、特色加工等产业落地、发展、壮大,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通过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加快贫困地区开发式脱贫致富。
“十三五”期间,漳州市累计投资13.5亿元,实施“三产路”建设共20个项目101公里。截至2020年10月,漳州市“三产路”项目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已完成19个项目共计99.1公里,占里程的98.1%。剩余1个项目(1.897公里)正在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控制性桥梁工程及路基进度,确保年内完成。
同时,我市加快推进漳州客运南站二期、云霄县汽车站等公路客运站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港湾式客运停靠站及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东山铜陵西门兜、大产等陆岛交通便民工程建设,有效改善海岛居民出行条件。针对农村客运运营方面的薄弱环节补齐短板,推动符合条件的建制村整合客运资源,如东山、长泰县从优化现有班线结构入手,制定适合各个乡村实际情况的运力、运量以及班线规模,实现“村村通”公交车。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推进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和信息系统建设,鼓励、支持专业化物流企业将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动员和引导基层乡镇新建、改造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融合物流和客运班线,带动我市柚子、海鲜等特色农产品更好运往全国各地。(闽南日报记者 杨瑞 蔡楠楠)